原標題:河道整治效果如何 讓水生物來“投票”
12月7日,南京日報記者從南京揚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責任公司與中國歐盟商會共同主辦的第三屆綠色與清潔論壇上獲悉,南京市正在建設水環境信息管理平臺(一期),所有“水數據”和監控將“一網打盡”。
2018年1月1日,經過修訂的國家《水污染防治法》將正式生效。配合政策,此次論壇的主題定為“企業社會責任視野下的水環境保護”。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張丹寧在會上介紹,為提高南京水環境治理和監管水準,南京正在開展水環境承載力研究,推動跨界水體聯防聯控。另一方面,正在建設的“南京市水環境信息管理平臺(一期)”將把全市各種“水數據”匯集到一起。
到2017年年底,南京黑臭河道治理將“收官”,後續會按照國家“水十條”既定目標,圍繞“2017年建成區基本消滅黑臭,2020年水質得到改善,2030年達到生態文明”努力推進。正在建設的“南京水環境管理平臺”將整合南京各部門管理的地理數據、水文數據、環境監測數據、污染源數據、水環境專題數據等信息,形成南京市水環境信息數據庫,通過地圖、圖標、趨勢等方式為水環境工作人員提供支撐。今後一段時期內,南京市水環境治理工作仍將處於“補短還賬期”,水環境保護依然是全市環保工作“重中之重”。
論壇上,巴斯夫集團高級副總裁琳達介紹,在歐洲萊茵河的治理過程中,不少企業都參與其中。水質的監測指標公眾可能看不懂,因此管理委員會沿萊茵河布設了水質檢控站,這個站可以看到有非常多魚捕獲的情況,魚回來了説明水也變好了。與此同時,整個萊茵河管理委員會還會監控主要的一些水生物種,這些物種對整個水質變化非常敏感。
對此,南京市環境監測中心副站長張哲海表示,這是很好的經驗,南京的水質監測目前正在從理化監測向水生態監測拓展,隨著生態文明建設深入開展,將通過各種化學的、物理的、水文等各個技術手段,對於生物和環境之間的關係,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進行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