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秦淮區率先試點,經驗做法在全市推廣—醫養結合“秦淮模式”成效引全國關注
蘆琴艷靜靜地坐在床邊,仿佛周圍的一切與她無關。解定蘭有時候走近她,觀察一下她的呼吸是不是均勻,為她整理一下衣服。還差一個月,88歲的蘆琴艷就已經在南京秦淮區歡樂時光老年公寓居住10年了。她罹患阿爾茨海默症,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顧。她已記不得人,只是一到吃飯時,總是端著飯碗找自己的孩子,似乎只有在那一刻,她能想起一些事情。
離蘆琴艷不遠,86歲的袁秀英老人境況更差一些。自2014年入住老年公寓以來,她就一直插著鼻管,紅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定期來為她檢查,養老公寓的護理員定期給她翻身、擦拭。
“若不是我們老年公寓和紅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緊密型的醫養結合,這些老人堅持不了這麼久。”歡樂時光老年公寓院長解定蘭説,歡樂時光老年公寓入住了300名老人,平均年齡80多歲,絕大多數患有各種疾病,只有十多人生活能完全自理,其餘都是失能或半失能老人,醫療需求強烈。恰好,老年公寓的對門就是紅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雙橋新村社區衛生服務站,使得醫養結合具備了得天獨厚的條件。2013年,雙方正式“聯姻”,在我市率先試點“醫養結合”。紅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門成立了以陳萍主任醫師為主,中西醫結合、醫療康復兼備的服務團隊,全時段、全方位地為入住老人提供基本醫療服務及院前急救服務。2017年1至10月,醫護人員共為老年公寓門診巡診12.7萬人次,為126位新入院老人建立健康檔案,康復治療224人次,插鼻飼管364人次,靜脈輸液3267人次……
“通過我們的服務,入住老人免於往返大醫院的勞苦奔波,節約了老年公寓、家屬的寶貴時間和精力,也節省了政府的大量醫療費用投入。”紅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董玉中説,過去,常有老人家屬通過12345等渠道投訴就醫難,開展醫養結合後,此類投訴幾乎絕跡了。
南京秦淮區作為南京的老城區,人口老齡化程度很高。據2015年相關數據,全區60歲以上老人16.11萬人,老年化率達22.49%;失能、半失能、獨居、空巢老人37844人,佔老人總數23.49%。為了給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持續性照顧服務,解決老年人看病難、缺護理的問題,秦淮區在全市率先開展醫養結合試點工作,成效引起了廣泛關注。國家、省、市、區相關部門多次前來視察調研,相關經驗、做法已在全市推廣。紅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先後獲得“江蘇省示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江蘇省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南京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特色科室(老年科、中醫科)”等多項榮譽。
在紅花醫養結合成功試點的基礎上,秦淮區衛計局聯合區民政局,開啟了“預防、養生、醫療、養老”高度融合的健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成立了“秦淮區為老服務醫療聯盟”,開通了“社區健康快車”,創新“醫養結合”老年人健康服務模式。社區全科團隊與轄區養老機構、居家養老中心簽訂服務協議,開展對接合作,為簽約老年人提供“醫養結合”醫療衛生“套餐”服務,有效滿足失能、半失能等困難老年群體健康需要。2016年,7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了“醫養結合”醫療服務規範試點工作,提升為老健康服務水準。
自從禮拜寺巷老年公寓和止馬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接後,養老院裏的近百位老人就過上了“下樓看病”的生活。這些老人平均年齡超過80歲,幾乎都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若是要去大醫院排隊掛號看病,身體上吃不消。“醫養結合”對接後,看病不用掛號,還能直接在房間裏挂水,老人們的生活品質上了一個臺階。
目前,秦淮區在養老機構養老的老人只佔老人總數的8%左右,還有90%、約15萬老人採取居家養老的形式。對於這部分老人的醫療需求,秦淮區結闔家庭醫生制度,以老年人、慢性病人等為重點簽約人群,上門為居家養老的老人提供包括測血壓、血糖,心電圖監測,抽血檢查,拔插胃管、尿管以及外傷換藥等醫療服務。
秦淮區衛計局負責人告訴南京日報記者,下一步,該區將在規範化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在全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面推行“社區家庭‘醫養結合’醫療規範化服務”。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完善服務流程,推進秦淮區社區家庭“醫養結合”醫療服務進一步標準化、規範化。以高齡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空巢老人等為重點,加大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力度。開展家庭醫生培訓,提升家庭醫生服務水準。擴大家庭醫生簽約個性化服務包試點範圍,在全區範圍內全面推廣。做好重點人群醫療衛生服務,為1萬名60歲以上老人提供免費體檢服務,為1萬名適齡婦女開展“兩癌”篩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