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加強新型研發機構建設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南京“兩落地一融合”向縱深推進
剛剛在南京結束的世界智慧製造大會上,11月底簽約落地南京的清華南京智慧製造研究院已經迫不及待地搭起展臺“自我吆喝”。“股權分配已完成,12月底註冊完畢,預計2018年就能孵化和聚集一批智慧製造相關企業。”研究院總經理何斌自信地説。
為落實江蘇省委省政府“兩聚一高”決策部署,發揮南京的稟賦優勢,南京提出實施“121”戰略——建設一個名城,即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打造兩個中心,即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科技産業創新中心;構建一流創新生態體系,把南京建成最鼓勵創新、最適合創新、最具創新創業活力的城市。
2018年9月底,南京啟動“兩落地一融合”(科技成果項目落地、新型研發機構落地,校地融合發展)工程,作為建設創新名城的具體抓手。時隔不到兩個月,市委市政府舉行“兩落地一融合”工程第一批項目集中簽約儀式,首批31個新型研發機構項目在會上簽約。近期,已簽約的新型研發機構紛紛裝修進駐、招才引智、核名註冊,標誌著南京“兩落地一融合”向縱深推進,創新名城建設漸入佳境。
已簽約新型研發機構正緊鑼密鼓推進
新簽約的31家新型研發機構,將把一批優秀的科研人才和含金量高的創新成果用全新的方式推向市場,實現企業化和産業化。
“研究院已經註冊完成,運營公司也成立了,一切都在緊鑼密鼓進行。”自11月28日和南京江北新區簽約共建南京清研新材料研究院以來,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應用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遊石基就一直在南京忙碌著。
他介紹,研究院將為清華大學高分子所和清華海歸提供技術轉化平臺,首個項目瞄準芳綸高科技合成纖維。江北新區專門為研究院提供了1600多平方米的辦公場所。為了節省時間,研究院採取邊裝修邊工作的模式,預計等明年3月辦公樓裝修完成時,産業化也將有突破性進展。
南京工業大學是我市較早探索建立新型研發機構的高校,由其參與建設的江蘇省産業技術研究院膜科學技術研究所是新簽約的31個新型研發機構之一。
所長邢衛紅介紹,研究所是江蘇省産業技術研究院的首批專業研究所,通過“一所兩制、統一管理”等體制機制創新,搭建了科技成果有效轉化的平臺。11月,南京江北新區、膜所團隊、江蘇省産業技術研究院與南京工業大學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加強資源整合,以股權為紐帶組建混合所有制研究所(南京工大膜應用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形成以科研團隊為主體,高校院所、地方平臺、社會資本等各方參與的利益共同體。“我們希望通過這個新型研發機構,形成一個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成果轉化新模式,引領南京膜産業發展和支撐相關産業的轉型升級。”邢衛紅説。
相比于膜科學研究所這樣的本土轉型,簽約落戶高淳區的浙江大學蘇工院南京健康産業研究院則是嶄新的外來面孔。
操盤該新型研發機構的是浙江大學蘇州工業技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葉繼術,他同時兼任新成立的南京健康産業研究院院長。他告訴記者,與以往的研究院不同,研究團隊價值實現的方式不是單純拿工資,而是股權激勵。在人事管理上,實行全員企業化管理,實行以股權激勵為核心的創業導向和薪酬制度,呼喚實現價值夢想和創富夢想的人。實行創新和創業聯動的人員無縫流動制度,只要研發或轉化需要,研發人員隨時可轉到研究院,也可從研究院隨時轉到企業。
新型研發機構新在哪?
何為新型研發機構?最近,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和南京市科技信息研究所聯合發佈專題研究報告稱:新型研發機構是以支撐引領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為目標,以多主體方式投資、多樣化模式組建、市場需求為導向、企業化模式運作,集高技術研發與産業化為一體的混合所有制形式的創新機構。
在南京的實踐中,新型研發機構把握了以下幾個要素:一是依託高水準的學術平臺,技術要國內領先。二是平臺上的成果是可以産業化,有市場需求的。三是通過多元所有、混合所有制形式組建企業化公司。四是發揮團隊的作用,突出人才團隊的價值,團隊佔大股。五是給這個團隊配社會資本,要引進社會資本進入。六是政府幫助開拓市場,提供服務。核心是把市場的力量發揮出來,把體制機制的活力激發出來,讓技術成果在很短時間內走向市場。
傳統研發機構往往承擔了眾多社會職能,摻雜了多種因素,導致功能定位不清。南京此次建立的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在機構功能定位上區別於傳統研發機構,不僅開展大量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還更加關注前沿研究及注重創新成果的産業化。
南京如何建設新型研發機構?專家提出了建議:以産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確立人才(團隊)持有多數股份、政府投資平臺等參股的多元股權結構。緊密圍繞産業和企業發展需要,開展産業技術創新活動;培養産業發展急需的既懂技術又懂市場和管理、善於發現並利用市場機會的高層次創新人才;通過提供高水準的技術開發、管理諮詢、融資等科技服務,支持創新創業,孵化優質企業;發揮國際和國內科技合作的橋梁作用,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基地作用,使其成為各類科技創新資源的蓄水池,成為利用國內外各類科技創新資源的紐帶等。
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方向瞄準主導産業
上個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加快推進全市主導産業優化升級的意見》和《南京市科技園區整合設立工作方案》,提出構建“4+4+1”的全市主導産業體系,即:打造新型電子信息、綠色智慧汽車、高端智慧裝備、生物醫藥與節能環保新材料等先進製造業四大主導産業;打造軟體和信息服務、金融和科技服務、文旅健康、現代物流與高端商務商貿等現代服務業四大主導産業;探索培育一批未來産業。同時,按照“一個牽頭園區、一個管理機構、一個國資平臺、一個主導産業”,整合設立15個高新園區。
市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南京將圍繞“4+4+1”産業方向,進一步強化高新園區作用,指導園區聚焦主導産業,差異化佈局新型研發機構,引進培育更多優質項目,努力搶佔高新技術産業制高點。到2020年,南京將建立以提升區域技術服務能力和促進成果轉化為核心的産學研協同創新體系,形成科技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領軍型企業的梯次成長鏈。
對於這批全新面孔的新型研發機構,各區積極性頗高。
白下高新園區管委會主任於朝勇介紹,白下高新園區和相鄰的南理工已合作多年,但多為建載體的傳統合作,而這次簽約共建的南理工VR研究院則將通過市場化模式,將南理工的技術、團隊導入園區,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南京日報記者了解到,還有更多新型研發機構項目正在積極洽談中,計劃作為第二批簽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