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老字號博覽會上記者細細探訪—南京老字號,這樣傳承與轉型
8日,老字號博覽會現場精美的絲綢製品展現著中國優雅獨特的氣質與風韻,讓人讚嘆不已。董家訓 攝
一個老字號就是一個故事。金線金箔、馬祥興、小蘇州、吉祥雲錦……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是南京人不可言説的情懷,更是南京城從煙雨秦淮、十里桃花中從容走過的百年記憶。
上週末,2017中國(江蘇)老字號博覽會暨老字號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舉行,南京展區被設計成一道古老城墻。順著城墻根,“老字號”鱗次櫛比,記者放慢腳步,探尋這些企業的前世今生與轉型軌跡。
傳承:只有創新才能永葆青春
中國金箔發源於南京,南京金箔源於棲霞區龍潭。本次老字號博覽會上,龍潭的南京金線金箔總廠是被授牌的首批江蘇老字號之一。
南京金線金箔總廠廠長陳棟介紹,南京金線金箔總廠前身當年是為江寧織造府服務的,工廠裏至今保留著當年的金箔生産遺址。“我們廠的‘龍鳳’金箔是老字號,我們的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廠裏有數位國家級、省市級非遺傳承人、大師坐鎮。”他説。
但在陳棟眼中,傳統技藝要保持生命力,必須創新。這些年,經過自主研發,南京金線金箔總廠開發了一種兩面涂有特種耐高溫膠層的新型烏金紙,這種紙可承受千百萬次的錘打而不變形,使夾在其中的金片逐漸延展成箔,厚度僅為0.12微米。在烏金紙的幫助下,南京金線金箔産品品質升級了,出口到歐洲、亞洲。在科技創新的推動下,該廠的業務範圍也拓寬了,除了用在家居裝潢、寺廟等傳統領域,還延伸到化粧品、食品等各種領域。
南京日報記者了解到,當前南京一批老字號企業在新零售大潮中搏出了新天地,如中央商場、新百、工農兵等。2014年,三胞集團成為南京新百第一大股東,借助民營上市公司的國際化視野、雄厚的財力,新百不斷調整轉型業態,2016年凈利潤4億元,同比增長9.14%。“工農兵”誕生於1953年。2003年,江蘇華瑞國際集團在“三聯動”改革中收購了“工農兵”品牌。2003年“工農兵”年銷售只有兩三千萬元,現在年銷售已達5億元左右,三成商品銷往海外。
不過,“老字號”們遇到的麻煩也相似。陳棟説:“比如,在淘寶等渠道上,有人盜用我們的品牌,打假耗費精力。再比如,手工藝人‘斷層’了,年輕人不喜歡幹,只有一批老人在堅守。作為國有企業的歷史包袱很重。我們一方面會自我克服這些困難,另一方面也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保護。”
搶救:嫁接大企業資源,“重啟”老字號
市老字號協會資料顯示,南京剛解放時全市有1萬多家老字號,目前登記在冊的老字號103家,含正在經營和雖然停業但字號仍保留的,涉及百貨零售、黃金珠寶、餐飲等十多個行業。
幾十年下來,南京的商圈幾經變遷,城市改造中很多曾經在新街口、鼓樓、湖南路的老字號從南京人的生活中消失。不過,在市老字號協會的推動保護下,一些老字號又“復活”了,比如餐飲企業德意園、韓益興、老萬寶銀樓等。
起源於清朝的裕豐祥綢布莊今年也“復活”了。裕豐祥起源於清朝末年的蘇州盛澤鎮,1906年,宋友梅和幾個股東在南京集資創辦了裕豐祥綢布莊,該老字號消失于上世紀,但字號被老字號協會保留。2013年,江蘇省蘇豪絲綢有限公司向南京老字號協會收購了裕豐祥品牌。
蘇豪絲綢公司相關負責人余歆妍介紹:“經過這幾年緊急工藝恢復、史料查找,今年5月,我們在秦淮區國創園開了一家江南絲綢文化博物館,展、銷、體驗為一體,在這裡裕豐祥重新和南京市民見面了。”
南京日報記者看到,失傳的經典面料“羅”在這裡被恢復,曾消失了的“寧綢”、“寧緞”,被打上“裕豐祥”的品牌重生。老百姓可以在這裡定制一件手工旗袍,也可以選購他們和南京博物院合作的各種絲綢文創産品。
專家建議:讓年輕人喜歡才能傳承
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江蘇省文化産業學會會長顧江説,顧客的口味會變、審美會變,企業有生命週期是很正常的,能存活下來的老字號都是“英雄”,因為它們戰勝了生命週期。
但要想活得好,還需破解幾大瓶頸。他一針見血地指出老字號的短腿:工藝落後、技藝流失、品牌管理意識薄弱、傳播推廣媒介單一、品牌文化創新缺失。現階段,尋找品牌存在的問題,尋求品牌創新發展的具體對策,是傳承復興老字號的重中之重。他建議,老字號要善於利用傳播媒介的驅動,帶動品牌文化的多重運用,同時擁抱互聯網行銷創新模式。
“我是南京人,小時候的很多老字號現在不見了。我想説,很多老字號企業家有人文情懷,有原生態的記憶。但是傳統技藝,必須和現代化手段、技術結合。如果你的産品只是為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創造,年輕人不喜歡,那如何傳承?”顧江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