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揚州新建小區有望集中供暖供冷 2030年實現市區全覆蓋
12月13日下午,揚州市規劃局、城建局、城控集團等部門聯合召開新聞發佈會,宣佈《揚州市市區熱力管網專項規劃(初稿)》已編制完成。規劃透露:未來揚州將通過市區兩大熱源廠互為備用,供熱管道的“互聯互通”,來實現供熱管網全覆蓋;新建小區或將實現冬季集中供暖,夏季集中供冷。
市區熱力管網規劃
市區熱源廠互為備用“互聯互通”
據了解,目前揚州市區已有供熱企業4家、熱用戶200多家,現有供熱管網已覆蓋開發區、邗江區、廣陵區、瘦西湖風景區,供熱範圍達100平方公里左右,供熱涉及機械、化工、醫藥、印染、教育、賓館以及沐浴休閒等多個行業。
長期以來,供熱管網存在著覆蓋率不高、管網佈局不合理、地區不平衡等情況,管網缺乏統一規劃,各熱源廠獨立建設,存在重復建設情況。同時,各熱源廠機組性能參差不齊,供熱效率有高有低,環保排放相差較大。目前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各熱源廠均採用單線供熱,管網間缺乏“互聯互通”,安全性、穩定性不夠。
揚州市供熱公司主要負責人介紹,隨著“263”專項行動進一步深化,大量企業高污染、高能耗的分散小鍋爐急待關停,該規劃將指導揚州市區熱力管網建設,實現熱網全覆蓋,利用清潔的市政蒸汽取代高污染、高能耗的分散小鍋爐,實現揚州市區熱源廠互為備用、熱網的“互聯互通”,提高供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此外,統籌熱網的建設和投資主體還可以減少重復建設,節約大量建設資金,對各區和功能區的區域規劃和用汽企業佈局有一定的引導作用。跟市民最為直接的關係是,規劃為在揚州市區實現居民小區冬季供暖、冷熱聯供試點和逐步推廣創造了必要條件。
分近期遠期目標
2030年基本實現市區全覆蓋
揚州市市區熱力管網專項規劃分為近期和遠期目標。近期目標(2018年至2020年):建設完成東部、南部主幹線,供熱主幹線管網覆蓋廣陵新城、生態科技新城、施橋鎮、杭集鎮等供熱盲區;建設完成沿江線或沙頭線對北洲區域鎮區供熱;改造及建設北部主幹線,對維揚經濟開發區,北山工業園、環保産業園等供熱,基本實現主城區熱網主幹管全覆蓋。同時將建設部分南部、北部供熱片區熱網支幹線;全部熱網實現華電電廠、國信電廠雙熱源供熱,實現熱用戶安全保供,已建成供熱片區實現熱力管網互聯互通;建成熱網總長度達200公里,蒸汽管輸能力達到1200噸/小時。
遠期目標(至2030年):改造建設完成西部熱網主幹線。完成江都開發區供熱片區熱網主幹線建設。完善南部供熱片區熱網支幹線,北部建成黃玨、甘泉等支幹線。完善江都開發區供熱片區熱網支幹線。建設完成江都小紀鎮供熱片區熱網主幹線,基本實現揚州市區供熱管網全覆蓋。建成熱網總長度達400公里,蒸汽管輸能力達到2000噸/小時。
熱網近期有哪些規劃?規劃方案提出,南部主幹線,規劃從揚州供熱有限公司現有揚二線(DN800)呂橋河和滬陜高速處接出在杭集鎮與東部主幹線相連,管徑為DN600。主要沿328國道南側和滬陜高速北側佈置。南部主幹線建設可以溝通江蘇華電揚州發電有公司和江蘇國信揚州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兩個熱源點,保證供熱管道安全性和互聯互通,覆蓋廣陵産業園、商貿物流園等供熱盲區,增強廣陵食品産業園、LED産業園、開發區施橋片區供熱能力,南部主幹線的建設可以保證市重大項目李爾汽配的如期推進。此外,東部、北部、沿江、沙頭以及南部、北部支幹線近期都做了詳細規劃設計。
遠期目標
六條幹線組成熱力管網主系統
本次規劃將揚州市區現狀、近期、遠期熱力管網相結合,遠期將形成由“東、南、北、西、中及沿江或沙頭”六條幹線組成的熱力管網主系統。其中:規劃主幹線長約85公里,規劃支幹線和支線長約333公里;近期規劃熱網長約120公里,遠期規劃熱網長約298公里;近期熱網建設計劃總投資約5.99億元。
專業人士表示,熱網專項規劃對揚州市區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工作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對改善區域投資環境,促進招商引資,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義;對居民小區冬季供暖(冷熱聯供)的試點和逐步推廣,也對揚州市打造成為宜居城市也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