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12月13日,同方全球人壽連續第五年聯手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發佈《2017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調研報告》。今年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為6.31,較2016年的歷史低位6.04分有了一定回升,重回2014年水準。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係教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陳秉正,同方全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林,以及特邀嘉賓中國保險學會副秘書長馮佔軍共同揭曉了2017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係教授陳秉正(中),同方全球人壽董事長王林(右),中國保險學會副秘書長馮佔軍共同揭曉2017中國居民退休準備指數。徐維建 攝

同方全球人壽總經理助理、首席團險事業執行官、健康險事業部總經理彭勃發表主旨演講。徐維建 攝
論壇邀請到了各界專家,相聚清華論道養老。同方全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首席團險事業執行官、健康險事業部總經理彭勃則從商業保險在養老産業中的角色和職能為切入點,分享險企養老解決方案的思考與實踐。他表示同方全球人壽一直致力於開放的養老生態圈形成,已在嘗試以“養老公寓”“養老社區”“養老機構”的平臺為依託的三種養老模式,實現“醫療、養老、保險”結合的一站式養老解決方案,與業內共謀銀發金融的無界創新。隨後,在同日舉行的“銀發金融,探索無界”養老金融發展論壇上,中國保險學會副秘書長馮佔軍、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金融係教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陳秉正等嘉賓與同方全球人壽總經理助理兼首席人力資源及行政官王前進一併參與了討論,從産、學、研各個角度,剖析前沿政策和發展趨勢,共同破題養老解決方案,探索養老金融新途徑。
退休準備指數回暖 居民、政府、僱主和金融機構須共同發力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保險與風險管理研究中心與同方全球人壽從2012年起,每年從全國抽取大量樣本進行調查併發布調研報告,至今已持續五年。今年的調研報告顯示,機關及事業單位和非營利組織員工的退休準備指數高於私營企業、合夥企業或其他組織。而性別和子女依然是影響退休準備的一個因素,2014年至今的調研顯示,男性的退休準備指數高於女性,而沒有子女家庭的被訪者的退休準備是最差的,可見“養兒防老”在中國依然十分適用。
陳秉正表示居民、政府、僱主、金融機構應多方發力,其中,居民應重視未來的養老責任,更理性地分析自身和家庭的基本情況,及時為退休生活做好有針對性的準備;僱主應提高對僱員的責任意識,在參與好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的同時,努力建立僱主與員工共同繳費的企業年金制度;而金融機構應針對不同人群靈活設計或匹配對應的金融産品,推出不同的增值保障服務,促進居民主動諮詢購買金融産品。
“長壽時代”來臨 破解老齡化高原須養老金融先行
2017年退休準備指數回升的背後,是國內社會老齡化高原問題不斷突出。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CAFF50)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董克用表示:“到2050年,全世界每5個人中有一位老人,而中國每3個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數量達4.87億,其中80歲以上老人高速增長,預計將達9700萬人。中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將在2060年前後達到最高峰,佔總人口近33%左右,形成重度老齡化高原期。”而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則提出“長壽時代”已經來臨,長壽風險和應對的準備嚴重不足的矛盾,或構成未來老齡社會下的一個重大風險。黨俊武認為退休準備應成為新的國民責任,而不是一個簡單的號召,並呼籲把退休準備的時點提前。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調研報告顯示,中國居民退休收入來源中,政府、企業、個人佔比依次為40%、25%、35%。與會專家指出,目前我國養老金體系中,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制度發展緩慢,截至2016年底,全國企業年金基金累積結存佔基本養老金資産比例僅為28.71%,人均企業年金資産4.76萬元,對於參保職工的養老保障作用相當有限。而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收入也較為單一單薄,第一支柱基本養老金承擔著絕大部分養老責任,將給國家財政帶來巨大壓力。對此,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CAFF50)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董克用表示,要破解供需不平衡的老齡化高原,離不開建立健全以“養老金金融”“養老産業金融”和“養老服務金融”為核心的養老金融體系。要建立均衡發展,政府、企業和個人責任共擔的中國特色三支柱養老金體系;從供給和需求兩側入手完善養老産業金融;並完善養老服務金融政策,優化養老服務金融發展路徑,營造良好行業環境,促進養老服務金融健康發展。
“醫養保”結合激發商業保險無界創新
老齡化高原這枚硬幣的反面,是商業養老保險迎來了最好的時代。2017年7月,國務院發佈《關於加快發展商業養老保險的若干意見》,提出在2017年年底前啟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業內普遍認為,這將釋放巨大的個人養老保險市場需求,個人補充養老保險將成為解決中高收入人群養老方案的首選。而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運營安全穩健、産品形態多樣、服務領域較廣、專業能力較強、持續適度盈利、經營誠信規範的商業養老保險體系,商業養老保險要成為個人和家庭商業養老保障計劃的主要承擔者、企業發起的商業養老保障計劃的重要提供者、社會養老保障市場化運作的積極參與者、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促進者、金融安全和經濟增長的穩定支持者。
在此基礎上,國家陸續推出多項養老産業政策,驅動社會力量共同探索養老金融的更大邊界,保險機構無疑是其中最為活躍的因子。同方全球人壽總經理助理、首席人力資源及行政官王前進在論壇上表示,國家深化醫療體制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戰略和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新形式促進了商業保險和醫療、健康以及養老機構的深度合作。同方全球人壽探索以“輕資産”的模式提供全面的個人養老解決方案,在豐富養老保險産品的同時,前端以保險産品和養老服務互動結合、後端資金為養老服務和産業提供優質資金支持等方式,為客戶提供保險、醫療和養老服務的整體解決方案,將是公司重要的戰略發展方向。同方全球人壽總經理助理兼首席團險事業執行官兼健康險事業部總經理彭勃在主旨演講中也表示:“若以商業保險為核心,連結養老服務相關的醫藥和器材、養老住宅、健康管理和護理服務,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養老生態圈。同方全球人壽‘醫養保’相結合試點推出了基於‘養老公寓’‘養老社區’‘養老機構’三種模式的養老解決方案。這其中各個合作方各司其職,保險公司提供年金險、長期護理險、健康險、財富管理等專業保險産品,為客戶提供養老財務解決方案;醫療健康和護理服務機構提供標準、專業的健康管理及養老護理服務;而地産開發商則專注提供養老社區、養老公寓、養老院等重資産,為客戶提供適老化的養老住宅。”
據悉,同方全球人壽“醫養保”養老解決方案已鎖定多個養老項目展開探索,包括位於青島的晶藍公館頤養樂園、位於湖北襄陽的春和瑞怡安養院以及位於上海的涵蓋醫養護三位一體的高端成熟大型養老綜合體等。(文 徐維建 編輯 穆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