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泰州市姜堰區公安局城南派出所中天社區民警王羽,紮根基層,貼心為民,僅用5年多時間就將姜堰最大的保障性住宅小區打造成了遠近聞名的“智慧安防社區”。

王羽在介紹視頻監控點 徐躍進 攝
創新管理,潛心研究“工作法”
2012年3月,30歲剛出頭的王羽被調到城南女子社區民警隊,剛開始王羽也做一些入戶調查、治安宣傳等常規工作,雖然自身工作量大,但是效果不明顯。隨後,王羽主動提出了“數據主導社區警務”工作模式,力求打造“智慧安防社區”的設想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
人口管理是社區管理的關鍵環節。王羽將“社區網格化管理”發揮到了“極致”,充分利用水電氣及有線電視用戶等信息,將入戶“登記”向入戶“核對”模式轉變,同時,將採集的標準地址、實有人口、房屋、單位全部在網格地圖上進行標注,實現可視化管理。此外,王羽還積極爭取部門支持,在社區內採取了安裝視頻監控點位1200個、出入口車輛抓拍系統兩套、人臉抓拍識別系統30套、WIFI採集設備4套、單元門禁系統498個等一系列措施。
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姜堰城區多個小區先後發生系列盜竊車庫內白酒案件。王羽通過視頻研判、圖偵分析,很快發現了犯罪嫌疑人在中天社區的活動軌跡,經過甄別,男子丁某浮出水面並被抓獲。王羽實施的這種傳統優勢和現代科技相結合的社區警務機制,真正做到了技防、人防和物防的統一,目前中天社區已經形成了“人力+科技”的立體化、智慧化防控體系,可防性案件發案率明顯下降、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得到提升。
社區為家,用心養護“責任田”
接管中天社區後,王羽很快融入到社區的大家庭,開展“進門認親”工作,不厭其煩地敲開一家又一家的門,不斷蒐集“家庭成員”的動態信息,5年來,王羽積累的居民人口臺賬堆起來有1米多高,按照相關規定,每5000人的社區應配備一名社區民警,而中天社區有1.4萬人,面對這個大社區,王羽一個人要完成三四個人的工作量,在這個社區裏工作的無數個日日夜夜,王羽幾乎是在上下樓梯中度過。
不過,民警頻繁上門走動讓一些人員有了思想顧慮,甚至有了抵觸情緒。比如社區居民李某曾經因為在建築工地上與人發生口角後,失手將對方打成重傷而被處理,刑滿回家後,李某生活態度消極,王羽通過週邊了解到,李某對老父親十分孝順,之後,只要遇見老人,王羽都會噓寒問暖,幫老人解決一些困難。李某從父親的口中聽到後,主動找到王羽,並融入到社區管理中,成了社區的積極分子。
此外,王羽還率先在中天社區實施交管、消防、網安、調解、外管、法制社區“六進”工程,推行服務人員、服務項目、服務承諾三公開。王羽牽頭建立了姜堰區首個消防工作站,全力開展消防工作,市、區兩級公安機關多次將其所在的警務室作為基層基礎現場會的其中一個點進行推介。
真心服務,甘做群眾“貼心人”
在王羽的推動下,社區推出了為居民提供便民服務的電視平臺,該平臺通過12個板塊對居民提供生活、普法、應急等立體化服務,在王羽的口袋裏始終揣著一本日記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記載著困難居民的名單、貧困原因以及幫扶措施等。王羽表示,自己的另一個身份是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幫助貧困居民解決生活困難是分內之事。
忙碌的工作讓王羽忽視了對家庭的照顧,去年下半年,同為基層民警的丈夫因工傷手術後生活不能自理,王羽卻未能陪伴左右,孩子也無人照看,丈夫受傷期間,一次,王羽正準備給丈夫換藥卻接到出警電話,隨後,立即奔赴工作的第一線。
近年來,王羽先後被評為優秀公務員、泰州市“情報信息能手”“五一巾幗標兵”“消防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並被記個人嘉獎兩次,面對繁重的公安工作,王羽表示,自己將繼續堅守崗位,堅持為人民服務。(供稿 姜堰區公安局 徐躍進 編輯 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