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位於灌雲縣臨港産業園化工園區內的光大環保(連雲港)固廢處置有限公司新上馬的逆流式回轉窯,迎來江蘇省環保廳專家的驗收。
該公司總經理朱光鼒介紹,逆流式回轉窯每年可處理固廢1萬噸,能夠消化整個臨港産業園區適合焚燒的固體廢棄物。經過關停並轉,園區固廢産生量已由原來的1.2萬噸/年,減少至7000噸/年。
此前,光大環保已投資2億元,建成庫容30萬立方米、年處置廢物量為2萬立方米的固廢填埋場。隨著這些項目正式運營,園區固體廢棄物安全處置問題將徹底解決。
與光大環保回轉窯項目同時推進的,還有華能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2.9億元建設的華能灌雲熱電聯産項目。項目負責人陳從高告訴《新華日報》記者,項目建成後將在臨港産業園實現直供電和集中供熱,可替代並拆除其他燃煤小鍋爐100余臺。
2017年以來,灌雲縣一批環保基礎設施項目密集實施,勝科(連雲港)水務有限公司污水處理能力提升至2萬噸/日;總投資3000余萬元的環保數字化在線監控中心投入使用……這些項目都是灌雲縣立足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路徑而加快推進的環保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它們的實施,意味著灌雲綠色發展之路正式破題。
灌雲縣委書記左軍表示,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既是落實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也是呼應老百姓的期盼,對子孫負責,為灌雲長遠發展打下基礎。
“灌雲的綠色發展也是被倒逼出來的。”左軍告訴《新華日報》記者,2016年11月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灌雲臨港産業園區環境問題以來,縣委縣政府深刻反思,本著決不讓歷史形成的問題留給歷史、留給子孫後代的堅決態度,把環境整治作為轉型升級的重大發展契機,舉全縣之力強勢推進環保整治。
灌雲在先期出臺“十三五”綠色發展規劃、“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制定《灌雲縣臨港産業區化工集中區化工産業轉型升級意見》,成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領導小組,重新調整産業政策,把好入口關,償還歷史欠賬。
“近兩年來,灌雲縣沒有引進和上馬一個有污染的項目。” 灌雲縣委常委、臨港産業園黨工委書記張啟銀説,圍繞臨港産業區環境問題整改,該縣實施取締關閉、停産整治、限期整改“三個一批”措施,2016年12月起,對42家企業取締關閉,對18家企業停産整治,對17家企業轉型提升。為此,灌雲縣累計投放資金達36億元以上。
嚴格的環境整治會不會影響地方經濟發展?灌雲縣縣長朱興波給《新華日報》記者算了一筆賬:“臨港化工集中區開發15年,累計納稅也就是幾十個億,而近兩年環保治理就花了數十億元,徹底治理到位需要近百億,無論是算政治賬、經濟賬、生態賬,還是民生賬,都不划算。”
環境整治後的事實證明,2017年前三季度,臨港産業園區實現工業總産值310.93億元,同比增長27.85%;稅收4.4億元,同比增長51.28%。在嚴格的環境整治下,園區工業總産值不降反升。
歷史的教訓與現實的經驗,讓灌雲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審視過去、謀劃未來,打造生態産業體系,走好綠色發展之路。按照江蘇省委要求,灌雲根據實際確定先進製造業、現代高效農業、電商、物流、旅遊五大支柱産業,作為未來産業發展方向。
在位於灌雲縣伊山鎮川星村的伊甸園景區內,《新華日報》記者看到,一座座白墻紅瓦的“農家樂”小樓點綴其間。這是該縣圍繞“伊山伊水伊甸園,真情真意真灌雲”的旅遊主題,依託“美麗鄉村”建設而打造的“旅遊+觀光農業”風景區。
2016年以來,灌雲投入2.5億元,整合農家果林資源,先後建成伊甸園、伊蘆山、潮河灣三大鄉村旅遊景區。2017年國慶黃金周,灌雲縣共接待32.5萬名遊客,同比增長近8倍。旅遊成為全縣最活躍的産業。
以生態旅遊業為代表的五大支柱産業方向明確,讓灌雲綠色發展取得一個又一個歷史性突破。2017年下半年,投資50億元的鷹遊紡織産業園開工,投資46億元的台灣石化新材料、30億元的利民造紙等一批重大項目簽約,使灌雲項目招引實現歷史性突破;燕尾港灌河港區口岸臨時開放並成功實現外貿首航,使該縣口岸開放實現歷史性突破;伊甸園景區入選國家優選旅遊項目名錄,歷史上第一口溫泉出水等,灌雲縣旅遊業同樣實現歷史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