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污水經處理後,成為我市河道的重要引水補水水源 中水回用助黑臭河道“摘帽”
“拆、截、清、修、引、測、管、景”,這是南京黑臭河道整治的八個環節。其中“引”就是生態補水,讓過去缺少活水的河道增加水體流動。南京制定生態補水規劃,通過打通一些閘口,增加南京玄武湖到秦淮河、金川河的補水。但是,有些城市河道跟南京玄武湖、金川河、秦淮河水系難以連通,補水難度較大。河道引水從哪來?答案是不如試試污水處理廠的中水。從2015年第一次將污水處理廠中水用於河道引水,近兩年,南京已有近10條黑臭河道靠中水補水提升水質。
中水補水2年多,河道告別黑臭
北十里長溝東支起始於南京聚寶山,流經南京堯化、邁皋橋、燕子磯街道,全長約3650米。
過去,這是一條有名的“臭水溝”,河道流動差,周邊違建多,河水上常常漂著各種垃圾。經過整治,這條河道的面貌已經煥然一新,成了周邊居民健身休閒的好去處。
北十里長溝東支整治,除了排口整治、清淤、環境提升外,最受到關注的就是引水。每天,鐵北污水處理廠超過5噸中水通過專門的引水管道引入北十里長溝東支。河道有了補水後,水體流動快了,兩年多下來,北十里長溝東支已經告別黑臭。
南京棲霞區在對南京邁皋橋附近的北十里長溝二支開展整治時,也採取了類似辦法,引入鐵北污水處理廠的中水,北十里長溝二支從一條斷頭河變成了有活水的河,已經完成整治告別黑臭。
更多河道引水用上無色無味的中水
中水是指污水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程式後,達到排放等級的水,這種水已經無色無味。在過去,南京中水回用主要是城市綠化灌溉和道路沖洗,在近兩年的黑臭河道整治中,南京更多嘗試將中水用於河道引水。
南京棲霞區是南京市最早開始嘗試中水引水沖洗河道的區,除了北十里長溝東支和二支引入鐵北污水處理廠中水補水外,南京仙林污水處理廠的中水也被多條河道引用。南京日報記者近日在仙林大學城南京師範大學校區附近看到,剛剛完成整治的文苑河面貌一新,過去的臭水溝不見了,河水清澈,河邊還修建了親水步道,景觀也大大提升。據介紹,在2017年的整治工程中,仙林大學城從仙林污水處理廠修建3000米管道,引中水沖洗文苑河河道,河道改頭換面。除了文苑河,仙林大學城內的多條河道也在引用仙林污水處理廠中水進行沖洗。
2017年,南京浦口區禿尾巴河、雨花臺區工農河等多條黑臭河道都採用了中水再利用的經驗,目前南京市已有近10條河道用中水補水。
中水利用是趨勢,資金從哪來還需制定細則
“南京是一座節水型城市,中水回用是響應國家要求,也是一種資源再利用,中水回用會成為趨勢。”南京市水務局水環境處專家説,在北京,中水回用率已經達到70%。南京每年向長江取水的“份額”有限,污水處理廠的中水應該發揮更多作用。
中水畢竟是處理過的污水,進入河道能改善河道生態嗎?專家説,缺少流動是河道黑臭的一大原因。中水雖然是從污水處理廠出來的,但處理過的污水已經達到最高的一級A標準,完全符合排放要求。中水進入河道後,河道從缺水變成有水,從不流動變成流動,對於改善生態環境來説作用明顯。
不過,南京日報記者對南京已經採取中水引水的河道進行採訪時發現,因為南京河道整治主要是2016年和2017年開展的,整治是以消除黑臭為目的,中水引用時,費用都是政府“掏腰包”。而今後,河道的日常管養都會交由第三方有資質的機構負責,繼續引水,費用該誰出?據採訪,南京正在制定河道管護新的資金方案,水務部門建議對引用中水的資金問題制定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