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來,沛縣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扭住黨建“牛鼻子”,立足“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的工作理念,積極探索建立基層黨建引領下的社區管理新模式,從而引領城市社區整體新發展和新提升。
突出黨建優勢,設置“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總支-小區黨支部”三級社區黨組織架構,形成黨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管理格局,增強黨組織在社區的影響力。在沛城街道,以居民樓棟為基礎,組建6個黨支部網絡,把黨員和居民服務全部納入網格內。制定黨員管理、走訪幫扶、結對共建等各項制度,開展“五好社區黨支部,做人民公僕”活動,要求每位黨員在群眾需要的時候做到雪中送炭,真正把黨的溫暖送到居民家中。每月由社區黨組織牽頭召開一次由居委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負責人參加的聯席會議,共同協商解決涉及本社區的重要事項和社區居民反映的情況和問題。
健全自治體系,各街道黨工委成立幸福家園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把各小區的業委會主任及各小區樓長吸納到各網格中,形成上下聯動,一抓到底的組織領導框架。充分發揮老幹部、老黨員、志願者在小區管理中的作用,建成社會管理服務一體化組織網絡,把各項創建工作責任落實到網格管理中去,形成事事有人過問,事事有人主抓,事事有人落實的立體履責網絡。對無人管理的老舊小區和無業主委員會的新小區,由社區黨組織組織居民推選成立業主委員會,選擇物業公司進駐小區開展物業服務。社區黨組織根據社區居民的意見成立物業管理公司,社區黨員兼任物業管理公司管理人員,方便了社區黨組織對物業管理的指導和協調。
營造濃厚氛圍,通過內容豐富的展板、宣傳冊及問卷調查表等形式,大力宣傳文明社區的創建。在宣傳過程中,沛城街道建立起黨員定期走訪住戶制度,由社區黨員帶領網格員開展走訪,向居民耐心細緻地講解幸福家園創建的標準和目的意義,認真回答群眾提出的各類問題,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社情民意,解決群眾難題,營造出濃厚的幸福家園創建活動氛圍。先後在漢臺、李集等社區開展了羽毛球賽、乒乓球友誼賽、廉潔文化進社區、納涼晚會、愛國主義教育電影周等各類便民服務活動,獲得了社區黨員群眾的普遍歡迎。
創新工作機制,積極發揮社區黨組織的核心領導力,在各社區建立由社區黨支部書記擔任聯委會主任,居委會主任、物業公司經理、業委會主任擔任聯委會委員的“四位一體”聯合工作委員會。把原本脫節的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和業主委員會三家聯合到一起,面對面地溝通協調、面對面地化解矛盾解決問題。今年以來,沛城街道依靠“四位一體”工作法,對新老小區實施全面排查、全面治理,共投資100多萬元實施了小區監控全覆蓋工程,投資350萬元對老舊小區進行供暖改造,為有條件的小區設立液晶顯示屏,對普遍存在的衛生死角徹底清理,對剝落墻體進行補漏粉刷;協調邀請夕陽紅藝術團、老年大學藝術團到社區義演,豐富居民文化生活,有效地破解老舊小區落後的配套服務與居民日益增長的生活品質需求之矛盾,開創沛縣“黨員帶頭、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區管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