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既普惠大眾 又關懷“小眾” 全民閱讀,為特殊人群點亮心燈
隨著全民閱讀的不斷深入,針對特殊人群的閱讀服務在江蘇省多了起來。無錫推出了針對城市建設者的“匠人書屋”,宿遷的“天使之翼讀書會”豐富了留守兒童的課外活動,南京的“朗讀者聯盟”多年來為視障人士錄製有聲書……人們常説,衡量一個地區的文明程度,從其對待少數人的態度就可見一斑。今天,伴隨著琅琅的讀書聲,一個有溫度的江蘇正在書香中慢慢滋長。
特殊人群,閱讀服務的新目標
每個週末,家住宿遷埠子鎮的12歲的男孩陳壯都要到鎮上的文化藝術中心,這裡是宿遷“天使之翼讀書會”設在埠子鎮的閱讀點,在這裡,陳壯將和其他20多位小夥伴一起學習《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以及《論語》等國學經典。
宿遷“天使之翼讀書會”的創辦人馮克品告訴《新華日報》記者,這個讀書會是一個面向少年兒童的公益讀書會,為了讓農村留守兒童享受閱讀,接觸傳統經典,從2015年起,讀書會發起了“鄉村天使閱讀行動”,將閱讀點下放到農村及周邊鄉鎮,埠子鎮讀書點已經是讀書會針對農村留守兒童設立的第五個鄉村讀書點。陳壯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很少回來,讀書會不僅讓陳壯同學的知識越來越豐富,也讓他越來越懂事了。
像“天使之翼讀書會”一樣,近年來,江蘇省各地涌現出了一批針對特殊人群的閱讀機構,如江蘇省閱讀辦聯合南京汽車客運南站,在候車區設立“書香角”,為廣大候車旅客提供閱讀服務;無錫梁溪區針對老年人和視力不佳人群設立的“大字微圖”,解決了“想看書而看不清”的困擾;連雲港市閱讀辦與市殘聯共建的樂享閱讀服務中心,為行為障礙人士提供閱讀服務。
這些閱讀組織,用細膩的心思,發現不同人群的閱讀特點,精準地送去精神食糧。
公益組織,閱讀服務的主力軍
唐瑩是南京新聞綜合廣播的資深播音員,也是金陵圖書館主辦的“朗讀者”公益組織的一員。她剛剛錄製的志願者焦慶福撰寫的《我對〈邊城〉有過承諾》,將進入金圖有聲書庫,並同步發佈在金圖官微、喜馬拉雅FM等音頻平臺,成為視障者的有聲讀物。
“朗讀者”是金陵圖書館聯合南京新聞廣播推出的一項面向視障人士的公益性志願活動,通過招募朗讀志願者,將圖書作品錄製成有聲讀物,供視障群體及其他有收聽需求的人群閱讀。
從2012年發起至今,參與“朗讀者”志願者人數總計近9000人,服務全國範圍全齡段盲人讀者3萬餘人。錄製現當代文學書籍87種,總時長超過200小時,並有一部分作品正式出版,贈送給盲企、盲校、社區等盲人團體。自2014年加入“朗讀者”,唐瑩已經錄製了近10期節目。她説:“與新聞節目即興發揮不同,錄製這類節目,除了不能犯錯外,還要投入真情實感,讓聲音有美感。”
11月,“朗讀者聯盟”正式掛牌,更多的圖書機構、閱讀組織、出版單位、企業和個人將加入進來。江蘇省全民閱讀促進會秘書長、朗讀者項目負責人楊長進説,“朗讀者”是一次借助社會力量、從公益角度入手的全民閱讀嘗試,有助於形成示範效應,鼓勵更多人用新理念、新形式服務於特殊人群。
受“朗讀者”啟發,唐瑩也聯合朋友們在2017年3月成立了“粹朗誦”公益組織,用聲音為視障者服務。短短幾個月已經發展了40多位核心成員,每週都有小活動,每月都有大活動,獲得視障者的好評。特別是精心組織的“盲人電影院”活動,通過文化助盲行動在全社會興起了“全民閱讀”新風尚。
文化普惠,小眾閱讀的支點
“在別人眼裏,我的父親也許僅僅就是一位十分普通的建築工人,但在我的眼裏,他的肩膀比誰都寬大,他的手臂比誰都堅硬……”怯生生的童音響起,原本低頭看書的人們都抬起頭張望。11月19日,一個溫暖的朗誦會,在無錫梁溪區首個“匠人書屋”閱讀驛站舉行,來自無錫市惠山區洛社張鎮小學六(3)班的劉夢宇作為“新市民”子女代表登臺講述《我的匠人父親》,從孩子的視角展現城市工匠生活的酸甜苦辣。
“匠人書屋”是梁溪區圖書館聯手無錫建設培訓中心、楊柳風學堂共同打造的特色閱讀驛站,旨在為辛勤耕耘無錫的建設者們提供汲取知識、休閒交流的精神樂園,讓他們能夠在現代高度工業化和商業化的社會中提升自我。梁溪區圖書館館長過麗娜對《新華日報》記者説,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層、最持久的力量,每個社會群體都應受到政府的文化普惠。我們希望為城市建設者這類人群提供精準化、定制化的閱讀服務,滿足他們在新時代更深層次的文化需求。
從電波中的曼妙語音,到鄉村的琅琅書聲;從蘇北鄉村的閱讀驛站,到江南錫城的匠人書屋。不論是公益組織還是圖書機構,閱讀服務深度推進的背後,是政府對新時期群眾個性化文化需求的理解與尊重。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針對特殊人群提供更專業、更具主題、更有針對性的閱讀選擇,無疑為解決這對矛盾,邁出了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