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陰天自然採光、雨水回收利用、10天完成智慧裝修……綠色建築,圓都市人的桃源夢
12月20日江蘇省政府召開的全省建築業改革發展工作會議上,江蘇省副省長藍紹敏形容説,當前建築業已從“鋪攤子”轉向了“上臺階”,“新一輪建築産業變革正在顛覆人們對傳統建築業的認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大領域,也可以説是一場價值鏈革命。”
正是在建築業爬坡過坎的關鍵時刻,國家專門出臺意見助推建築業優化升級,11月江蘇在全國率先發佈《江蘇建造2025行動綱要》,江蘇省政府上週五又發佈“建築業20條”,力促江蘇從建築大省向建築強省轉變。
12月19日至20日,《新華日報》記者多處踏訪,感知這場建築業革命給人們生活所帶來的變化。
10天完成裝配式智慧裝修
12月19日下午,南京浦口區鞏固六號地塊人才公寓項目現場,南京大地集團總工龐濤指著眼前的兩幢公寓樓告訴記者,“都是採用預製構件現場拼裝而成的裝配式建築,是三星級綠色建築,也是可‘拎包入住’的成品房。”這兩幢人才公寓的預製裝配率達65%,由工廠生産出無甲醛、不怕水火的預製構件,再運來現場拼裝而成。同時利用自然採光優化、雨水回收利用、高效節能照明等15項綠色技術及建築信息模型技術,實現了數字建造。
尤其令人詫異的是,這裡的裝配式成品房,還植入人工智能系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教授、中一科技首席科學家方黎明現場演示,只見他對著手機上的智慧系統發出“開燈、把空調調到28度”等一系列指令,各种家電設備就聽從指揮開始行動。“我要睡覺了”指令一發出,房間內就自動關燈、關空調並拉好窗簾。“家裏所有的電器、設備都聯了網,比如門鎖,除了提供指紋、密碼開門外,可以通過手機來開門,方便安全。人不在家時,如果有人闖入,手機會立刻提醒;家裏漏水,也可以通過手機自動報警,通知物業上門處理。”
北京和能人居科技總工程師羅辛説,只用10天時間就完成裝配式裝修,比傳統裝修時間提高1-2倍。
廁所八成材料可拆裝再用
位於南京河西的江蘇省綠色建築與生態智慧城區展示中心,總建築面積5700多平方米,按國家綠色建築三星標準設計,是裝配式鋼結構建築。南京河西國資集團總工程師蔡國峻説,採用可循環利用的組合式鋼結構單元體系,將構件標準化,減少了施工難度,單元對角線正南正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陽能,“它是一個臨時建築,未來拆除後材料可回收再利用”。
展館內的衣櫥,安裝了由自然採光技術發光的燈,可以調光。在蘇州工業園區內星海街9號廠房展示模型前,《新華日報》記者就看到,這一改造項目的屋面採用了光導管,不僅正常條件下不需用電,甚至在陰天都不用電,只要有光,就能實現自然採光。
奶黃色外墻面,綠色門窗,被四週草坪環抱……在喧囂都市裏,這裡仿佛實現桃源美夢。12月20日早上9點,在南京陽光廣場,《新華日報》記者見識了令人新奇的裝配式公廁。該廁所生産廠商、南京綠天環保設備有限公司負責人葛奎説,廁所嚴格按照國家廁所新標準建設而成,裝配主體材料是硅鈣板和鋼材料,考慮到南京氣候,墻壁內部做了隔熱層,起到保溫功能。
進門,左手邊螢幕上正放著《新聞聯播》等節目,螢幕下方提供免費衛生用紙。內設男衛生間、女衛生間、第三衛生間及管理房間。第三衛生間看上去非常寬敞,有獨立的馬桶、洗手臺,和殘疾人如廁設施、嬰兒換尿布臺等。
這一新型公廁80%的主體結構事先在工廠做好,運到陽光廣場後,工人只需花兩天時間,就能將四大塊模板拼接好、屋頂裝上多彩瓦,廁所即投入使用。南京市城管局設施建設處副處長朱亞楠説,裝配式公廁可以拆裝,拆裝回收率80%以上。
“價值鏈革命”還需更多扶持
據江蘇省住建廳廳長周嵐介紹,“十二五”以來,江蘇省建築業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産業結構調整取得積極進展。目前,江蘇全省裝配式建築在建項目面積達1000萬平方米,在建項目裝配率平均保持在20%左右。江蘇省新建建築節能設計率、執行率分別達100%和98.4%,處於全國領先水準。
南京市副市長儲永宏介紹説,2016年7月,南京在全國率先將裝配式建築指標要求列入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公開出讓公告,目前已將“同一地塊100%採用裝配式建造”和“住宅項目100%採用成品房交付”等相關指標要求落實到138幅地塊中,總建築面積達1995萬平方米,其中已完成出讓地塊59幅,待出讓地塊79幅。南京對採用裝配式建築並符合相關要求的項目給予2%的面積獎勵,同時對使用預製外墻的項目再給予不超過2%的面積獎勵。
南通市副市長吳永宏介紹,南通在土地供應中,也已將裝配式建造、綠色建築等指標納入地塊規劃設計要點及土地出讓特別規定,對主動採用裝配式技術的房地産項目,明確其外墻預製部分建築面積可不計入成交地塊容積率。目前,南通市區近200萬平方米地塊明確裝配式指標,市區12米以上住宅工程實現裝配式率、全裝修率“兩個100%”;市區政府投資項目、保障性住房、2萬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築、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區,均達二星以上綠建標準。
據測算,裝配式建築比現澆式建築的造價每平方米要高出10%至15%,預製構件作為商品銷售還要徵收17%的增值稅,再加上群眾觀念轉變存在一個過程,這些都給裝配式建築推廣帶來難度。
對此,國際上通常做法是,在起步階段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如日本利用保障房政策培育産業鏈,促進裝配式建築快速發展。12月20日的會議上,江蘇省政府也要求各地要出臺引導性政策,在土地出讓時明確裝配式建築的比例要求,並在政府投資項目、特定規模以上項目中先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