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中氨氮等指標是權威機構測試的嗎?”“你們如何做到不讓工業企業向河水中排污?”……12月19日至21日,江蘇宿遷市委組織部首次採用大眾評審的方式對各單位“找短板、補短板、強短板”項目進行逐一評審,以上是大眾評審團成員實地察看宿遷水環境治理短板工程時的提問。
2016年8月,江蘇宿遷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找短板、補短板、強短板”活動,共排查出170個突出短板(2017年核減1個,共169個),並分別制定了努力目標、改進計劃和補強措施。時隔一年多後,為客觀公正地評判各地、各單位“短板補強”情況,宿遷市委組織部專門成立了大眾評審團,對“短板補強”項目進行逐個評審。
評審團成員由退休老幹部、“兩代表一委員”、市直機關績效考評員、“群眾身邊好黨員”等組成,來源廣泛、代表性強,他們都對宿遷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有深刻了解。評審團兵分三路,通過現場評審、集中評議方式,對“短板補強”項目進行評審打分。在現場評審過程中,評審團成員認真查看相關現場,並進行當場問詢,把補強情況摸實、摸清、摸準。在集中評議過程中,評審團成員不僅聽取申報單位對項目補強情況的介紹,還通過翻閱臺賬資料等方式來判斷目標難度系數、完成情況、社會反響等情況。
據了解,本次評審結果將計入市直機關年度績效綜合考評。為了確保評審準確度、公平度,市委組織部還專門制定了評分細則,如在“找補強”項目中有無專題部署研究,有無細化工作方案,目標完成情況如何,完成的短板難度系數有多大,群眾、服務對象、基層單位、新聞媒體的評價如何等,用“一把尺子”來“丈量”。
辛辣的提問、細緻的評審讓各相關單位幹部職工心跳緊張。市住建局副局長張學武説:“第一次接受如此嚴格細緻的評審,這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督促我們更加有針對性地做好相關工作。”
市委黨建辦副主任許有恒表示,開展“找短板、補短板、強短板”項目大眾評審工作,就是要通過各方代表集中評判檢驗“短板補強”項目情況,晾曬成果,賽賽績效,引導和推動各地各單位進一步強化責任、激發幹勁,持續補強拉長短板,不斷蓄積和提升服務發展、服務民生的新動能、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