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陰雨不斷,多虧有吹風機和烘乾機,每天加工的芡實米,總算是太平入庫。”近日,江蘇金湖縣呂良鎮金淮村村民季豐春今年承包的芡實收入不錯,每畝芡實能有上萬元的收益。
季豐春4年前看到周邊的鄉鄰紛紛流轉承包土地,種植經濟作物致富,他懷揣20多萬元現金來到本縣閔橋鎮萬畝荷花蕩,承包當地閒置的260畝水塘種植芡實。由於當年雨水多,沒有電源排水,芡實被淹,收成只有同行的1/3。
當地供電部門實施新一輪的電網改造,把動力電送到農戶家門口,農業排灌、農副産品加工、養殖塘口等實現“機改電”全覆蓋。季豐春承包的水塘邊也通上動力電,金淮村老家的二相線照明電,也改成了四相線的動力電,而且改電沒有掏一分錢。
芡實塘口通上電,季豐春購置了電動排灌設備,實現人工控制芡實生長的水位要求。第二年秋天,趕上芡實市場行情好,季豐春不僅收回投資成本,還賺了一筆。他在水塘邊安裝了一台芡實初加工機械,去除帶刺芡實外衣,輕鬆地把帶殼的芡實運回70多裏外的家中加工。
産業發展有保障
在季豐春的家裏,3台加工機械不停地工作著,從芡實篩選到出殼,圓溜溜宛如珍珠般的芡實米從硬殼裏跑出來。四五個老太太在挑選著芡實米粒中的雜質,季豐春説:“這些老太太都是我家的鄰居,年長的82歲,最小的也有71歲,都是些留守老人。她們在這裡主要負責挑選雜質,活兒輕,每天有80元到100元收入。”
據季豐春介紹,芡實市場行情也不是太穩定,最高的每公斤芡實米售價360元,最低的也有過60元每公斤,品優價高是肯定的。季豐春説,現在農村基礎設施好,他計劃在本村再流轉300畝土地,擴大經營,目前,承包的事情已經基本談妥。
5年來,隨著農村電子商務的興起,淘寶村如雨後春筍,農村土地確權、農民土地集中向大戶流轉承包、家庭農場、農(漁)家樂、全域旅遊等新生事物相繼誕生,農村在變,保障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産業電力也在快速跟進。
據了解,國網江蘇金湖縣供電公司在農村電網升級改造項目中,每年投入近億元用於支持和發展農村經濟建設。到今年9月底,全縣配電戶均容量從當初的3.194千伏安升至5.407千伏安,農村地區供電可靠性將由99.88%上升至99.9%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