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已故企業家錢雲寶十年磨一劍力啃碳纖維這塊“硬骨頭”的先進事蹟,讓人們在感佩之餘受到不少啟示。
早在2007年,錢雲寶經營的恒寶公司市值就達70多億元。然而,他沒有滿足於原來的事業,也沒有隨大流,而把目光投向了碳纖維産業。作出如此選擇,一是因為他看好碳纖維産業的發展前景,二是因為他有實業報國的情懷,有志打破碳纖維技術和市場的國外壟斷。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錢雲寶不惜押上身家性命,十年內連續投入資金46億元,成功研發出了一批高性能碳纖維産品,有力地改變了進口碳纖維産品價格居高不下的局面。
錢雲寶瞄準碳纖維産業核心環節啃“硬骨頭”,與當下一些企業家喜歡跟風“蹭熱點”、不愛“坐冷板凳”的現象形成了鮮明反差。誠然,對企業來説,選擇什麼産業、明確向哪投資,這是企業自己的事;哪有前景,就往哪發展,也是企業生存之道。但是,企業追逐熱門産業,也要防止盲目跟風,更不能心浮氣躁,一味地“玩概念”“掙眼球”。實際上,不管從事哪種産業,企業要想脫穎而出,都要有自己的獨門絕活和核心技術,如果定力缺乏、心浮氣躁,坐不住“冷板凳”,啃不下“硬骨頭”,恐怕再熱再好的産業也只能在邊緣“敲敲邊鼓”,在低端環節掙點辛苦錢。有鋻於此,我們説,企業不妨多向“冷、硬”處發力。
近年來,我國新經濟、新技術、新産業蓬勃發展,高鐵技術、互聯網經濟、新能源、新材料等發展舉世矚目。但也要看到,基礎理論研究不足、核心技術缺乏、研發力量短缺依然是一個突出的短板與軟肋。不少企業雖然進入高端産業,實際上從事的卻是高端産業的低端環節,賺的是跑腿錢,靠的是人海戰術。比如,經過十年發展,我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面板生産國,但因為沒有掌握光伏材料加工設備、高純硅提純技術、新型光伏材料開發等核心技術,我國光伏産業依然沒有擺脫“兩頭在外”、靠低廉勞動力成本加入全球價值鏈低端環節的發展模式。再如,這幾年,一些企業言必稱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然而,走進去就發現,很多都停留于玩弄概念的階段。這説明,對企業來説,“蹭熱點”固然需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坐得住”的定力和向“冷、硬”處發力的決心。
值得注意的是,向“冷、硬”處發力,攻克核心技術,需要情懷和理想,需要意志與毅力,更需要實力和智慧,也需要産業政策、科技政策和相關激勵政策的支持。企業未必都具備向核心技術發起衝擊的實力,但向“冷、硬”處發力的精神和意識卻永遠不能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