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由文化部、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三屆歌劇節在江蘇揭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23台優秀劇目傾情參演。歌劇節開演以來,好戲連臺,好評不斷,尤其是經典民族歌劇《小二黑結婚》,現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觀眾不時為詼諧的情節發出笑聲,直呼大段精彩的演唱聽得過癮。
由中國歌劇舞劇院演出的《小二黑結婚》,讓觀眾領略到國家院團的專業風範,同時也感受到了民族歌劇的魅力。這是一場聽覺視覺的享受,也是一次民族藝術與民族精神的深刻體味,讓人精神振奮。
《小二黑結婚》是以民族音樂為基礎、借鑒西洋音樂創作手法的中國歌劇,作曲家大膽吸收傳統戲曲和民間音樂元素,選用板腔體和歌謠體相結合的音樂構成方式,創造出了既有民族神韻又有個性特徵的音樂風格,令人耳目一新。這種樂聲是現代舞臺上久違了的,然而又是極其親切的,是極為有個性的聲音。讓人深深感嘆那個時代的文藝工作者具有廣博而深厚的民族音樂素養。
誕生於半個世紀之前的《小二黑結婚》民族韻味濃郁,唱段膾炙人口,故事、人物充滿生活氣息,劇情可觀性強,從而超越時代並得到了今天觀眾的喜愛。這是中國歌劇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表現手法、美學架構在今天仍有借鑒、學習意義。一部優秀的民族歌劇必然是包含著一個民族的思想感情、價值觀念,包含著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人生觀。一部優秀的民族歌劇必然是民族的語言、民族的聲音,方能達到內容與形式的統一,方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世界的認同。
民族經典《小二黑結婚》在第三屆中國歌劇節成功上演,這説明中國民族傳統音樂是一座豐饒的寶庫,仍有不少潛力可挖,理應成為當代歌劇創作的不竭源泉。本土化和民族化,仍然應該成為中國歌劇未來發展的重要路徑。歌劇藝術工作者要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努力創作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民族歌劇,譜寫中華民族新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