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迪的兒子(左一)現場教老人家學烙畫。于潔塵 攝
近日,南京模範馬路社區服務中心裏,20多幅精美的烙畫依次擺放展出,引來了眾多參觀者,一些居民還坐到桌前現場嘗試起“創作”。67歲的烙畫家辛迪欣慰地説:“堅持26年義務教殘障人士學烙畫,街道社區為我們舉辦的這個‘小畫展’,既是學員彙報展,更是公益成果展。”
模範馬路社區內多為老舊小區,存在老人多、殘疾人多、失業人員多、困難群眾多的“四多現象”。為這些人群提供週到的民生服務之餘,還應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生活。“金陵烙畫第一人”辛迪是該社區居民,從1991年創辦烙畫廠、傳授烙畫技藝給殘障人士起,26年來他堅持免費教畫。2014年,在中央門街道和社區的扶持下,他在社區成立了辛迪工作室,每週一次教殘障人士、小學生、老年人等學習烙畫。
烙畫以木板為畫布、以火針為畫筆,每幅畫上都密布著成千上萬個火針點。最先成為烙畫學員的,是來自全街道12個社區的殘障人士。20齣頭的許智剛心智不全、性格孤僻,從不和人説話交流。參加了烙畫班後,看到自己一針針“戳”出了一幅幅美圖,還不斷得到辛迪老師的讚美,小夥子慢慢變得活潑起來,現在也敢於參加公眾活動,還主動幫忙佈置現場。
“學烙畫是手段,目的是幫助他們找回自信。”辛迪説,之所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殘障人士烙畫上,源於他自己的實際情況:他的繼子有智力障礙,在辛迪的不斷鼓勵下,兒子不僅能畫得一手好烙畫,還成了工作室的老師之一。如今,兒子經常獨自坐公交去敬老院等地,免費傳授烙畫技藝,成了自立自強的模範。
南京中央門街道工委書記翁曉泳介紹,從最初的免費教殘障人士,到後來邀請老人學畫、暑假組織小學生公益烙畫夏令營,辛迪工作室越辦越紅火。去年,街道申請到一萬多元經費,幫助工作室購置了烙畫板等工具,但這點費用遠遠不足以支付辛迪的付出。他還主動請纓參與文化惠民工作,面向全街道居民免費開課傳授烙畫技藝,堅持做到月月都有大講堂、周周都有小課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