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創新江蘇 >> 正文

秦淮:“特而精”展現“最南京”

2018-01-02 09:00:55    來源:新華日報     編輯:羅毅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想遊玩就到老城南 想購物就去新街口 秦淮:“特而精”展現“最南京”

  歲末年初,出新後的南京市太平南路一派節慶氛圍,寶慶銀樓、周生生、周大福等百餘家黃金珠寶店“流光溢彩”,四川酒家、綠柳居等老字號迎來了久違了的食客翻臺,連桃源村、韓復興這些路邊街角店,顧客也排起了隊伍……在經歷了30多年的“寂寥”後,太平南路整治後民國范兒十足,商業人氣回流,百年老街雄風重振。

  從太平南路到內秦淮河,從朝天宮到老城南,南京市秦淮區正進行著一場面廣量大、由表及裏的城市更新和業態升級,目標是打造最能展示南京城區特質的載體空間和名片。“秦淮不但坐擁新街口、夫子廟兩大商圈,還擁有國家級文保單位11處、省級文保單位27處,是南京的文化之根、城市之魂。”秦淮區委副書記、區長林濤説,秦淮區要在“特而精”中展示“最南京”, 精緻建設、特色發展,探索秦淮作為主城區、老城區的轉型發展和動力變革之路。

  “所謂‘最南京’,通俗地説,就是外地人一提到南京某項特質、某個定位,就想到在我們秦淮區。”秦淮區委常委、宣傳部長何素玉説,譬如想逛老城區,就到老城南;想購物休閒,就去新街口。為此去年12月29日召開的秦淮區委全會提出,打造最能代表南京歷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城市名片,建成最能展現南京現代服務業發展水準的城市中心。

  最能代表南京歷史文化名城特質,城南當推夫子廟、老門東。夫子廟通過環境整治、空間凈化,面貌煥然一新,加上中國科舉博物館建成開放,燈彩、科舉等非遺和文創産品琳琅滿目,“代言南京”形象更加深入人心;老門東作為南京“最城南的符號”,已是市民遊人心目中南京“寬窄巷子”和“三坊七巷”。在這兩個重磅景區帶動下,秦淮年遊客量超過5000萬人次,佔到南京一半。接下來,秦淮區將以“一城(明城墻)一河(秦淮河)”為統領,在7.3平方公里的整個城南塑造城河相依、水綠交融的特色景觀:門東建設周處讀書檯、城墻博物館,門西復建鳳凰臺、杏花村,門外續建大報恩寺遺址公園二期、開建越城天地,以中華門甕城為核心,打造國際文化旅遊功能區。

  太平南路改造不僅實現了自身的華麗轉身,還吹響了秦淮區“重回新街口”的號角。從太平南路到莫愁路,秦淮區新街口中央商務區積聚了120多棟高樓、200多萬平方米商務商貿載體,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雲集,金融機構數量佔到南京1/3。應對電商衝擊,新街口啟動“概念零售娛樂”改造,新百潮流館、哈姆雷斯、東方福來德先後開業,去年社零總額首次突破1000億,在全國20大商圈排名第二。“錦上添花”的是,備受關注的東鐵管巷和新華社地塊即將啟動建設。結合重點地塊,秦淮區將按照國際購物休閒體驗目的地對新街口提升改造,打造“中華第一商圈”。

  擦亮城市名片的同時,秦淮區沒有忘記繁華街區背後的老舊片區、遍佈全區的河道水體,在南京率先啟動新一輪棚改和治水工程,棚戶區拆遷量佔到南京1/3,全區26條河道基本消除黑臭。“新秦淮區由原來的秦淮區、白下區和建鄴區老城部分合併而成,人口過百萬,面積近50多平方公里,亮點很耀眼,欠賬也很多。”秦淮區負責人説。

  建設“精緻化城區”,秦淮將以繡花功夫實施“城市更新”。今年在南京率先完成雨污分流,並結合藍線退讓、文化挖掘,把內外秦淮河建成“水系流域花園”。在道路、河道節點,規劃建設100處取名“轉角·遇見”的城市文化微空間,植入書香閱讀、資訊查詢、志願服務、愛心驛站等功能。為鞏固整治建設成果,秦淮區還制定《打造最乾淨城區的實施意見》,實施老舊小區、背街小巷、農貿市場等9個“深度潔凈行動”,出新小區物管全覆蓋,區街社區幹部分任“路長”和“街巷長”,要讓城市面貌天天都乾淨。

  “特色發展,精緻建管,最終目標是把秦淮建成宜居宜遊的全域旅遊示範區:城區即景區,景區即生活。”林濤説,“特而精”成就品質城區,不僅百姓樂居,還讓遊人心儀。為讓居民共享建設成果,把旅遊人氣變成財氣,今年將推出芥子園、水街、釣魚臺等一批精品酒店,打響“夜宿秦淮”品牌,同時嘗試對老街區按院落漸進式有機更新,緊挨老門東的小西湖片區按此模式改造,目前簽約率已達六成。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