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品質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品質優勢。”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於發展實體經濟特別是先進製造業為戰略指引,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的總體要求和戰略部署,加快製造強省建設步伐,培育新增長點,激發新動能,推動實現經濟發展由數量和規模擴張向品質和效益提升轉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大力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製造強省建設邁上新臺階。規模總量不斷攀高。2016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3.54萬億元,製造業總量連續7年位居全國第一。2017年1-11月,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3.31萬億元,增長7.5%,高於全國0.9個百分點。産業結構調整優化。2017年前三季度,全省戰略性新興産業實現銷售收入4萬億元,增長13.4%。經濟效益持續改善。2013~2016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年均增長11.6%,高於全國6.3個百分點。2017年1-11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潤9489.5億元,增長14.9%。節能減排成效顯著。單位GDP能耗和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逐年下降,超額完成“十二五”及2016年度約束性目標。工業投資平穩增長。2016年,全省完成工業投資24544億元,較2012年增長48.2%。2017年1-11月,全省工業投資23573.2億元,增長6.4%。
當前,全球製造業正在轉換發展理念、調整失衡結構、重構競爭優勢,我們必須把握其深刻變化。首先,國家和區域間製造業競爭更加激烈。發達國家吸取脫實向虛的發展教訓,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重新聚焦實體經濟,在高端製造領域不斷發力;而一些新興經濟體依靠低成本優勢,努力打造新的世界工廠,我們面對雙重擠壓。其次,製造業發展呈現新趨勢新方向。新一輪工業革命孕育興起,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趨勢明顯。此外,我省製造業發展面臨瓶頸問題。江蘇省雖然是全國製造業第一大省,但産業結構處於中低端問題、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
為此,必須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不能脫實向虛”的叮囑,全面落實十九大報告“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這一要求,加快建設製造強省,推動形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對江蘇來講,就是要自覺遵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關於發展先進製造業的新要求,大力實施《中國製造2025江蘇行動綱要》,推動製造業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早日建成製造強省。
一是圍繞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加快發展壯大新興産業。密切跟蹤國際科技、産業發展的最新變化,超前謀劃、超前部署、超前行動。全面落實《十大戰略性新興産業推進方案》,加快推進22個省新興産業重大專項,持續推進南京智慧電網、鹽城海上風電、泰州新型疫苗和特異性診斷試劑等國家新興産業集聚區試點建設,推動新興産業集群集聚、規模發展。研究制定全省未來産業發展跟蹤引領計劃,在石墨烯、納米材料、柔性顯示、增材製造等新興産業領域積極佔位,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基因工程、先進材料等重大技術領域搶先佈局,為加快未來優勢産業發展添勁續力。辦好世界物聯網博覽會、世界智慧製造大會、國際軟體産品和信息服務交易博覽會等品牌展會,為智慧製造、物聯網、軟體、信息服務等新興産業發展搭建重要合作交流平臺。
二是瞄準國際標準提高水準,加快優化升級傳統産業。傳統産業事關穩定經濟增長、改善民生福祉,要通過引入新技術、新管理、新模式,使之煥發巨大生機和活力。加大技術改造力度,落實技改綜合獎補政策,實施“四新”技改和“雙百”工程,支持企業瞄準國際同行業標杆,全面提高産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和本質安全水準。大力發展智慧製造,建立重點企業智慧工廠建設項目庫,分行業選擇一批有實力企業,開展智慧工廠創建試點。堅決打好去産能攻堅戰,促進先進産能發展。開展品質提升行動,推進消費品工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打造更多百年老店。
三是著力培育規模骨幹企業,發展先進製造業集群。實施骨幹企業培育計劃,推動龍頭企業強強聯合、跨地區兼併重組,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骨幹企業。實施專精特新企業培育計劃,以創建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産品)為抓手,加快培育一批爆發力強的“獨角獸”企業。實施小微企業成長培育計劃,每年實現1000家小微企業進規模。實施特色産業集群創新提升行動,圍繞重點産業鏈條培育龍頭骨幹企業,推動上下游企業分工協作,培育一批萬億級産業集群,並在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工程機械、智慧電網等領域打造一批5000億級産業集群。
四是加強技術攻關,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系統創新鏈思想,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實施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工程,集中力量解決行業反映突出的專用設備、關鍵材料、核心技術等共性問題。以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為抓手,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打造一批創新型企業和科技小巨人企業。實施高端裝備創新工程,在數控機床等領域篩選重點項目組織攻關突破,搶佔全球裝備發展制高點、補齊江蘇省産業鏈短板與空白。完善省重大裝備(首臺套)保險補償機制,為企業拓市場、用戶增信心。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安排專項資金,組織攻關、重點突破。實施工業強基工程,全面梳理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産業技術基礎領域的短板和不足,重點突破關鍵領域核心基礎元件和工藝,夯實製造業發展根基。
五是促進兩化深度融合,搶佔産業競爭制高點。以智慧製造為主攻方向,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製造業深度融合。實施互聯網+製造業專項行動,建設製造業互聯網雙創平臺,支持企業爭創國家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範,推動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創新。培育一批互聯網化專業服務機構,鼓勵骨幹軟體企業加快計算機輔助設計倣真、製造執行系統、産品全生命週期管理等工業軟體研發及産業化。面向省內工業企業共性需求,積極推動建立智慧製造雲服務平臺。實施首批江蘇“133”工程,繼續實施企企通工程,組織推動量子通信試驗網絡建設,進一步提升全省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水準。
六是優化發展環境,推動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部門協同和各級聯動,推動政策、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匯聚到發展實體經濟特別是先進製造業的大潮中。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樹立放水養魚意識,盡一切努力把企業負擔降下來”的重要指示,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涉企收費目錄清單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等成本。深入實施人才新政“26條”,培養一大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企業家人才、各行業各領域技術創新的專家型人才和高級經營管理人才。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