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沒想到,4畝多花生賣了兩萬元,多虧了‘花生書記’。”2017年11月26日,江蘇泗陽縣八集鄉農民吳家寶門口,電子秤顯示著3袋花生的重量。聽了花生經紀人報出的總金額,吳家寶不住地誇讚。他口中的“花生書記”,就是八集村黨支部書記駱正寶。
“花生書記”只是泗陽縣富民戰略的一個“亮點”。泗陽縣委書記徐勤忠説:“聚焦富民,要讓農民的腰包鼓起來。我們在‘黨建+富民’中創新的一些金點子,收到了‘點石成金’的效果。”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縣委組織部根據生態富民目標,對先進村富民經驗進行整理,提煉出了“富民36計”:老樹新花、對症下藥、楚才晉用、騰籠換鳥……
“富民36計”,有地址、有模式、有做法、有經驗,印發村民後,成了村裏調結構、選項目、助民富的參照樣本,起到了引導示範作用。來安街道東安村從“富民36計”的“楚才晉用”中得到啟示,採取一村牽頭、七村聯動、770戶低收入戶入股的模式,流轉土地1000多畝建立金果梨基地,入股收入加就業收入,戶均增收兩萬元。
泗陽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張大江説,全縣238個村居從“富民36計”中舉一反三,因地制宜發展富民産業153個。莊圩鄉農科村獲得“富民秘訣”後,利用水網密布的優勢,種植芡實、茨菰等水八仙3000畝,實現集體增收40萬元,村民人均增收0.8萬元。
“眾興鎮五堆村的蔬菜産業由‘一年兩熟’變成‘一年三熟’,群眾收入上了一層樓。”在該縣“富民論壇”上,“特聘導師”解永生為五堆村黨支部書記鄭宏先開出農業結構調整“藥方”。
2017年以來,泗陽縣圍繞壯村富民所急所盼所難,縣鄉聯動舉辦72期“富民論壇”,話題涉及“村裏應選擇什麼産業”“怎樣回避風險”等焦點內容,“富民論壇”還建立“桃果書記”“水産書記”“蔬菜書記”等6個微信群,線上線下交流做法經驗,發佈技術信息。
“花生書記”“桃果書記”“水産書記”“蔬菜書記”……如今在泗陽,238個村支書每人都有自己的新“頭銜”。新“頭銜”源於縣委組織部探索的“富民書記”思路。村支書可以根據自身優勢,帶頭帶領發展富民項目。為此,縣裏開展“五比五賽”活動,出臺“紅創貸”金融扶持政策。
來安街道東和平村“蘆蒿書記”吳宗訪交出的考卷顯示:全村蘆蒿面積擴大到2500畝,畝均增收1萬元;臨河鎮沈圩村在“蒲公英書記”的帶領下,依託黃河故道灘塗林地種植800多畝蒲公英,讓群眾增收4000多元……群眾點讚:“咱村支書是能人,荒地變成聚寶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