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文化産業有何發展趨勢?由中國文化産業管理專業委員會、紫金文創研究院主辦、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承辦的“智庫對話2018:年度回顧與展望研討會”1月7日在北京大學舉行,數十位專家學者針對中國文化産業未來的發展提供了真知灼見。
南京藝術學院副院長、紫金文創研究院院長、中國文化産業管理專業委員會會長李向民教授指出,中國正在從追求物質財富的物質經濟時代真正邁向精神經濟時代,這為文化産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空間和想像空間,未來文化與科技、一般企業和實體經濟的融合將會進一步加深。
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副院長、專委會副會長向勇教授認為,2018年後中國文化將從文化産業時代走向文化經濟新時代,文化經濟的動能在於文化産業版權、大數據等的貢獻,體現為文化向各領域滲透。這一階段應建立符合文化經濟新時代的法律規範,密切關注互聯網文化消費趨勢。
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專委會副會長尹鴻教授提出,政府、資本以及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出現是推動文化産業發展的三股力量,文化發展應從硬實力向軟實力過渡,要從産品經濟向版權經濟改變,文化産業應圍繞國有文化資産、市場亂象和準入程式進行必要的改革。
南京大學國家文化産業研究中心主任、專委會副會長顧江教授提出,中國文化産業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即認知擴張階段、認知階段,品質改進階段,産業結構提升階段。縱觀全球文化産業發展,未來中國文化産業邁向文化經濟新時代,政策應更具有彈性和有效性,産業靈活性應表現為時段的有效性和精準投向的策略安排。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黨委書記、專委會副會長單世聯教授認為,文化經濟應注重文化藝術的內容、意義、風格、形式向整個經濟領域的滲透,這一過程中,文化的泛化必然導致文化的意義風格的稀釋,文化本身要來引領推動經濟,要有豐富的、強大的、充沛的文化意義。展望未來,一是要把文化産業從文化經濟方面進行考慮,二是更多的推動文化向經濟的滲透,用文化來改造經濟,三是要鼓勵繁榮我們狹義的文化藝術的生産,要多從當代尋找文化資源。
中國文化産業管理專業委員會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中國藝術學理論學會”的專業委員會,也是第一個全國性文化産業學術團體,致力於推動文化産業教學科研與業界的互動融合,服務國家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的協調發展,推動中國特色新型文化智庫建設。其理事由來自包括21所雙一流大學,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社科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以及港澳臺大學的53位學術帶頭人(包括長江學者)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