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創新江蘇 >> 正文

建設工業強國 扛起江蘇責任

2018-01-16 08:40:38    來源:新華日報     編輯:羅毅     責編:石麗敏    

(頭條)建設工業強國 扛起江蘇責任

徐工集團生産車間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肖勇 攝

  落實新要求 展現新作為  把握工業強國中的江蘇定位

  編者按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江蘇時,就堅守實體經濟、推動創新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這一最新要求,是今後一個時期推動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遵循。省委鮮明提出,要深入思考如何把握工業強國建設中的江蘇定位,如何跨過從高速增長到高品質發展的江蘇拐點,如何展現鄉村振興的江蘇作為,認認真真答好這“新時代三問”。從1月16日起,《新華日報》圍繞“新時代三問”推出系列報道,聚焦江蘇省幹部群眾凝心聚力落實新要求的創新實踐,反映各地在交好答卷中展現的新氣象新作為,敬請關注。

  工業,是實體經濟中至關重要的核心,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更是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領域。如何把握工業強國建設中的江蘇定位,不斷深化工業經濟供給側改革和技術創新,為全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和高品質發展先行探路,是江蘇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搶佔未來産業競爭制高點的關鍵所在。

  新年伊始,各地緊扣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規劃新藍圖,展現新作為,以實際行動在建設工業強國中扛起江蘇責任,做出江蘇貢獻。

  強優勢——爭當“頭羊”,製造大省底氣足

  “5年內海外收入佔總收入比重超過50%,力爭到中國製造2025戰略收尾時躋身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前三強!”13日,在第11屆新華高峰會上,徐工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民激情滿懷,提出了這一新目標。

  作為我國裝備製造業的領軍企業,徐工集團已經具備邁向世界級的實力——主要指標連續29年穩居行業全國第一,擁有6000多項專利技術,是世界工程機械前10強中唯一的中國企業。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要發展工業大國、走工業強國的道路。

  徐工的努力,正是蘇企在建設工業強國中爭當“領頭羊”的縮影。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實現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製造業作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穩’的根本、‘進’的基礎,同時也是江蘇傳統經濟的優勢和長項所在。”江蘇省社科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院長章壽榮説。

  勇於領先,江蘇有爭當“頭羊”的底氣。走馬江蘇,總投資300億美元的紫光半導體項目、100億美元的華虹半導體項目、30億美元的臺積電項目……一個個重大工業項目落地、投産,形成了一個個帶動力強的新增長點。

  江蘇智造遍地開花。去年,全省超過100家製造業企業“上雲”,建成省級智慧示範車間388個,車間自動化、智慧化裝備比重超80%。“實施智慧化改造後,企業用工率減少34%,故障率降低55.9%。”盛虹集團董事長繆漢根感慨。該企業所在的蘇州吳江區,兩年累計為智慧製造項目投入近180億元。

  綠色製造成為常態。創建國家綠色工廠22個、綠色園區3個、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2個,關停落後化工企業超過1000家,無錫市率先成立總額1500萬元的合同能源管理風險池資金,支持涉企綠色金融,綠色製造愈發成為發展共識。

  江蘇省市共建培育的特色地標産業結出碩果。江蘇省提出建立一個産業載體、一個核心製造業創新中心、一隻投資發展基金等“七個一”綜合培育體系,目前已培育形成1個超萬億級、3個五千億級、7個超千億級的特色地標産業。

  據統計,去年1-9月,全省規上工業完成增加值2.81萬億元、增長7.5%,高於東部地區增幅0.4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産業比重超過30%,工業技改投資佔比達56.4%。

  江蘇省經信委主任謝志成説,今年以來,江蘇繼續積極貫徹製造強國戰略,認真落實《中國製造2025》,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以創新為引領,“江蘇製造”邁向中高端步伐明顯加快。

  識“短腿”——創新引領,轉型瞄準“世界級”

  江蘇靠製造業起家,但一些存量也成為短板,尤其是製造業層次和水準還不高,核心關鍵技術突破還不夠,總體上處在中低端水準。這也成為江蘇爭做“領頭羊”的瓶頸。

  破解瓶頸,要有直面“短腿”的勇氣。首要的問題,便是製造強國建設協同推進機制仍需完善。省經信委相關人士坦言,《中國製造2025》出臺後,支持製造業發展的政策資源整合聚焦力度尚不夠,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有待加大力度,需要形成更強的協同效應,“儘管各級政府紛紛投資設立産業基金,但資金總體運作使用情況還不夠理想。”該人士説。

  自主創新能力偏弱成為另一短腿。記者從12日召開的江蘇經濟學會專題研討會上獲悉,我省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佔比徘徊在1%左右,主要發達國家這一指標超過2.5%,低研發投入強度制約企業創新和産業鏈、價值鏈升級。創新活躍度和成果轉化率也有不少提升空間,平均每個規上工業企業的研發機構儀器和設備原價僅為361.2萬元,有效發明專利中僅有47.5%得到實施。

  發展先進製造業的核心——人才隊伍的支撐尚不到位。數據表明:江蘇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裏,只有不到10%的企業擁有“雙創工程”“333工程”等重點人才和團隊,平均擁有高級專家數不到2人。而作為實體經濟的細胞組織——企業,仍多分佈于傳統産業領域,制約未來發展空間。

  “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潮流,需加快實現工業化發展從數量擴張向品質提高的戰略性轉變,加快完善新型工業體系過程中形成新格局。”省社科院科研處處長丁宏認為,要瞄準國際標準加快機械、石化等傳統優勢産業優化升級,加快發展壯大高端智慧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重點戰略性新興産業,打造一批處於世界先進水準、具有江蘇特色、領跑全國乃至全球的産業標杆,進一步拓展延伸産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供應鏈,促進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態健康成長。

  “這就要求堅守實體經濟,以創新引領製造業轉型升級。”省政府參事、東南大學教授徐康寧表示,創新是實體經濟走向繁榮的唯一路徑。推進江蘇製造業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服務化,核心是高端化,“江蘇在規模上已非常接近於韓國工業的規模,但工業發展品質和效率與其相差甚遠。應結合長三角一體化的發展,把江蘇打造成世界先進高端製造業的中心地帶。”

  明方向——圍繞“新”字,實現發展高品質

  新年伊始,無錫迎來好消息——去年預計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0500億元,成為全省第三個GDP破萬億城市。無錫市經信委主任周文棟介紹,該市引進上海華虹和天津中環兩個積體電路項目後,已形成完整産業鏈,標誌著無錫重回積體電路第一梯隊。

  立足工業強國建設大佈局,我省各地圍繞一個“新”字,以系統化思維推進高品質發展。“要在強化財政專項資金聯動協同、提高産業投資基金使用績效、加大製造業創新載體建設力度、強化人才支撐保障等方面重點突破。”謝志成表示,我省將研究新路數,推出新政策,進一步強化江蘇製造業發展優勢。

  明定位、勇爭先,一個個對標行動再次展現“江蘇速度”“江蘇效率”——

  在推進工業化與信息技術融合發展過程中引領新方向。省經信委、省國資委、省質監局日前聯合發佈意見,明確到2020年末,全省2萬家規上企業開展自評估、自診斷、自對標,超過5000家企業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省屬國有企業貫標全覆蓋。

  在提升工業經濟技術創新水準過程中實現新突破。“趨勢大於優勢,變化超出想像,顛覆層出不窮,一切皆有可能。”省委研究室副巡視員錢鋼説,江蘇製造業企業亟須把握好趨勢,抓住一個機遇,就能脫穎而出。

  “以自主品牌促品質變革,以卓越管理促效率變革,以自主創新促動力變革。”紅豆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 周海江表示,自主創新是第一驅動力,企業在招智引才上必須舍得花錢。正因為在平臺建設上先人一步,技術改造上快人一拍,才有了紡織服裝、橡膠輪胎主導産業“脫胎換骨”走向高端,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産業成為集團新經濟增長點。

  在深入實施産品品質品牌戰略的過程中打造新優勢。江蘇工業經濟要再造奇跡,必須推進“江蘇製造”轉向“江蘇創造”,打造拳頭産品,提升江蘇品牌“整體顏值”。王民介紹,去年徐工品牌出口總額同比增長80%以上,産品出口178個國家和地區。計劃用3年時間實現國際化收入提升到50%,實現中國品牌向世界品牌轉變。

  在推進工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過程中增添新動能。蘇州工業園區,以1%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和2%的COD排放量,創造了蘇州市15%左右的經濟總量。成立蘇州環境能源交易中心,填補了江蘇環境、能源交易領域的空白。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書記徐惠民介紹,園區正努力建設成為國家首批綠色製造試點園區。“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已成各地共識。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