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創新江蘇 >> 正文

激發創新活力 加快動能轉換

2018-01-18 09:07:21    來源:新華日報     編輯:羅毅     責編:石麗敏    

(頭條下文字)激發創新活力 加快動能轉換

江蘇斯爾邦石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肖勇 攝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在工業強國建設中,江蘇正主動經受創新的千錘萬煉,激發創新活力,努力在發展的前沿展現千姿萬態。

  正視壓力,必須釋放“第一動力”

  一個日趨嚴峻的問題不容忽視:放眼全球,面對現實,江蘇要素比較優勢正逐步縮小,資源環境約束進一步趨緊,支撐經濟高速增長的傳統産業發展動力有所減弱。

  “作為全國最發達地區之一,江蘇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結構和動力持續優化,品質和效益不斷提升,但人均資源少、環境容量小、粗放式發展難以為繼的瓶頸制約依然比較突出。”省科技廳廳長王秦分析説,從江蘇發展的階段特徵來看,迫切需要強化創新引領,必須按照高品質發展的內生性要求,在創新引領、自主發展上下功夫,充分發揮科技創新核心作用,加快重大創新突破,加速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高品質發展厚植根基。

  另一個值得警醒的事實是:江蘇製造業的産業優勢與一些省份相比,已出現弱化苗頭。儘管我省製造業總量連續7年位居全國第一,但近幾年來,紡織、通用設備、家電、機床等部分優勢傳統産業競爭力弱化;新興産業方面,整體對外技術依存度較高,並且缺乏像華為和類似百度、阿裡巴巴、騰訊等的標杆性企業,對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區塊鏈、基因工程等未來産業的跟進不夠緊密,搶位不夠快速。

  “科技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必將重塑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南京財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張為付説,江蘇目前的産業結構存在産業鏈過短以及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必須抓住機遇,主動拓展供應鏈的長度,通過增強研發和設計能力,將高附加值的上游環節融入到實體經濟。 作為經濟最活躍的細胞,企業對此深有感觸。“創新始終是天合光能戰略的核心,過去20年發展歷程中從未停止創新的腳步,這為公司的穩步發展持續注入了活力。”天合光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凡説,從1997年創立到2006年的天合1.0時代,企業打下光伏發電設備製造的基礎;從2007年到2016年的天合2.0時代,企業成為全球最領先的光伏組件供應商與太陽能整體解決方案引領者;2017年,企業開啟天合3.0新時代,努力成為全球能源物聯網的引領者。

  創新為本,助推“製造”轉“創造”

  在江蘇省經信委副主任戴躍強看來,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本質是使經濟發展建立在真正依靠科技進步、資本配置優化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軌道上,從而“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他認為,縱觀當前國內外産業發展態勢,信息技術與各領域技術的深度融合觸發産業深度調整,推動生産方式、産業形態、商業模式的新變革,這為我國産業轉型升級帶來難得的新機遇。

  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成為江蘇的不二選擇。

  “企業近年來持續加快新産品研發立項及老産品技術改造升級,研發經費投入佔銷售收入的比例超過10%,助推魚躍成長為目前國內最大的康復護理、醫用供氧及醫用臨床醫療器械的專業企業。”江蘇魚躍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經理袁振説,集團在美國聖地亞哥、德國圖特林根以及我國台北、北京、上海、南京、蘇州建有7大研發中心,還建有多個國家及省市級重點研發機構,為促進公司自主創新能力提升搭建起平臺。下一步,魚躍將繼續以自主創新為核心,以技術引進、産學研合作與業內企業優勢整合等多線並行的方式,促進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整體提升。

  王秦説,江蘇是我國首個創新型省份建設試點省,區域創新能力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肩負著先行探索的重要職責使命,必須以歷史眼光、全球視野,深刻把握科技創新的趨勢和規律,系統推進高水準創新型省份建設,在補齊短板上下功夫,在突破瓶頸制約上精準發力。

  加快建設高水準創新型省份的“一深化四提升”專項行動,正在江蘇拉開帷幕——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創新,著力破解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和政策性問題;著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小升高”計劃;著力提升産業科技創新能力,全面打通科研與産業之間的通道;著力提升科技平臺集聚能力,更大力度強化創新潛力、激發創新活力;著力提升區域創新發展能力,支持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集聚創新資源要素,大力推進高新區爭先進位,為打造“一中心一基地”奠定堅實基礎。

  動能轉換,激活創新“活水”

  讓更多的創新智慧成為推動江蘇製造升級發展的原動力,企業是主體,産業是方向,人才是支撐,環境是保障。

  江蘇蘇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混凝土外加劑方面處於行業龍頭地位。公司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早在改制之前,公司的前身江蘇省建築科學研究院建築材料研究所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聚羧酸高性能減水劑的開發,並在全國率先申請相關專利。正是這一發明,打破了跨國公司壟斷我國高鐵建設領域的夢想。從最早的京津城際到武廣高鐵再到鄭西客專,該公司産品佔據我國高速鐵路外加劑用量的半數以上。

  人才是蘇博特發展的核心動力,這些年來這支隊伍不斷壯大,但仍然存在短缺問題。為找到更多專業水準過硬、與公司企業文化相契合的人才,蘇博特通過搭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等平臺,建立系統全面的考核與激勵機制等一系列措施,努力做到引才、育才和留才並舉。

  高紀凡則坦言:“市場有個等待期,與技術産品輸出週期不完全匹配,再加上光伏市場的不確定性,怎樣在研發階段洞察技術産品未來市場需求、進而確保所研發技術為市場所接受,是我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

  為加強“創新鏈”與“産業鏈”的無縫對接,我省專門成立省産業技術研究院。“經過4年多的改革探索,省産研院在集聚全球創新資源、激發人才創新活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能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改革成效。”省産業技術研究院院長劉慶介紹説,該院在全球範圍遴選國際一流領軍人才擔任項目經理,充分賦權使用經費和組建團隊;探索實施“多方共建、多元投入、混合所有、團隊為主”的專業研究所建設運行新機制,實現了研究機構和研發成果的所有權主要歸屬研發人員等。

  不過,在劉慶看來,江蘇目前最缺的是“專注做研發設計的公司”。“比如蘋果公司,只負責研發,生産製造全部外包,卻佔據全産業鏈90%的利潤。”他建議省裏儘快出臺政策,重點支持以研發為主營業務,專門從事外包研發、技術服務和商業盈利模式創新的高技術研發企業。對這類研發企業給予專門的身份認定,出臺個人所得稅和設備進口稅等方面優惠政策,著力培養扶持産業技術研發人才和企業。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