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創新江蘇 >> 正文

年初二至年初五 南博每天接待觀眾超過2萬人

2018-02-22 09:29:21    來源:新華日報     編輯:石麗敏     責編:趙瀅溪    

  20日上午,離正式開館時間還有15分鐘,南京博物院的大門提前打開,早早等候的2000多人像洪流一樣開始進場,心急的人加速跑起來。

  “南博跑”,這是幾乎每個節假日都會上演的一幕。跑在“第一方陣”的南京姑娘陳樂樂和兩個閨蜜領票、安檢、進館一氣呵成,趁著展廳裏人少的時候,她們迅速跑到歷史館明代展廳,站到大報恩寺琉璃拱門前拍合影。

  “春節前《國家寶藏》的最後一期,講的是南博的3件國寶,而最後確定要故宮參加展覽的,就是這件琉璃拱門”,陳樂樂告訴記者,“從外地一回南京,就約了小夥伴來拍照發到朋友圈‘秀’一把。”

  “年初二觀眾人數2.3萬,初三2.7萬,初四2.4萬,今天應該也會破2萬,”南博社會服務部主任鄭晶告訴記者,“因為雨天觀眾滯留,年初三南博難得控制了進館人數。觀眾喜歡來博物館我們高興,但是人多了服務壓力也劇增,這個春節我們有一種煩惱的幸福。”

  2008年春節,南博全面免費開放,首日觀眾超7000人,如今南博日接待量的紀錄已經超過3萬人。院長龔良説:“2008年免費開放第一年,南博參觀人數65萬,而2017年南博共接待了近330萬人,10年增長了5倍。物質生活好起來後,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自然會高起來,南博觀眾增長其實是和社會發展同頻共振。”

  如今,逛博物館已經成了一種新年俗,早在2016年全省博物館接待海內外參觀人數就超過8000萬人次,相當於全省居民人數,並且在以每年1000萬人次的數量增長,而狗年第一個觀眾爆棚的“博物館季”無疑就是這個春節長假。

  儘管有陰雨天氣影響,但春節長假期間南京城墻每天仍然接待了1萬名以上的登臨者。這樣的人氣,很大程度上因為博物館有了一種更有趣的打開方式。南京城墻保護管理中心副書記曹方卿告訴記者,配合春節,南京城墻聯合社會力量在微信和支付寶上推出了派送紅包活動,同時推出了“福娃拜年”小程式,手機用戶上傳自己的頭像就可以生成一張照片,秒變福娃站在挂著春聯的城門前,再用這張“帖子”給親朋好友拜年,小程式就實現了“病毒式傳播”。曹方卿説:“派紅包和福娃拜年都是宣傳南京城墻的方式,通過手機傳播,我們吸引到了上百萬次的關注,博物館的形象也變得時尚有活力。”

  各種有趣的文創産品,為逛博物館增添了樂趣。在蘇州博物館,文創商店裏最受歡迎的是一款名為“唐寅泡”的袋泡茶,唐伯虎作詩、睡覺、袒胸露腹的形象被卡通化,再配上圖文版《唐伯虎小傳》,使喝茶這件事變得風雅有趣起來。文創部副主任蔣菡告訴記者:“去年蘇博以200萬觀眾數創下了1500萬元文創銷售額,掙錢不是做文創的目的,但是它可以衡量博物館受歡迎程度,每個爆款文創都是博物館的一張名片,使一座文化的殿堂變得有趣、時尚起來。”據悉,我省博物館文創聯盟已經集聚了數千款文創産品,它們成為博物館的延伸,使傳統文化元素成為現代生活的一部分,用匠心傳遞歷史背後的精緻與悠長。

  作為館藏資源並不算豐富的縣級博物館,宜興博物館聯合北京故宮博物院于春節推出了收費大展《龍鳳呈祥——清帝大婚慶典展》,通過百餘件(套)文物展現了皇帝大婚的隆重與奢華,僅年初二和年初三就吸引了千余名觀眾。通過聯合辦展和借展,南博的養心殿大展、蘇博的梅景傳家特展、鎮江博物館的寧鎮揚考古成果展、揚州博物館的列支敦士登郵票展等都成為陪伴觀眾過年的特色展覽。

  省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車寧説,我省是全國率先實現博物館免費開放的省份,國家文物局的統計表明,我省博物館館藏文物全國第五,參觀人數卻位居全國第一。今天的博物館,展覽、社會教育、線上互動等服務手段越來越豐富,逛博物館成為新年俗就是這種發展的體現。 (王宏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