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年增值稅改革“第一槍”打響 蘇企可享400億元降稅禮包
3月28日,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深化增值稅改革的措施,以進一步減輕市場主體稅負。這是我國今年降稅降負的“第一槍”,將給眾多江蘇企業帶來實惠。
此輪稅改內容主要涵蓋三大塊:一是將製造業等行業增值稅稅率從17%降至16%,將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産品等貨物的增值稅稅率從11%降至10%;二是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將工業企業和商業企業小規模納稅人的年銷售額標準由50萬元和80萬元上調至500萬元,並在一定期限內允許已登記為一般納稅人的企業轉登記為小規模納稅人,讓更多企業享受按較低徵收率計稅的優惠;三是對裝備製造等先進製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
江蘇省國稅局相關人士分析,這個春天裏的“大禮包”指向明確,意義重大。
降低增值稅稅率,顯然是為了促進實體經濟發展。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中堅。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我國GDP827122億元裏面,製造業為242707億元,以29.34%的佔比當之無愧成為第一大産業。在發達國家紛紛推動製造業升級、實施製造業回歸戰略,國內面臨著一些重大結構性失衡風險挑戰、存在 “脫實向虛”傾向的當下,降稅,不只是表明振興實體經濟、更好發展製造業的導向,更有“真金白銀”的暖心支持。雖然降的只是1個百分點,但“含金量”足夠高。根據權威測算,僅此一項全年可減稅2400億元。
統一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標準,這一條是給小微企業特別是初創期企業多了個選擇,是按小規模納稅人3%稅率納稅,還是按作為一般增值稅納稅人按增值稅稅率繳稅,完全由企業根據可用作抵扣的進項稅額大小自定。現在,年銷售額50萬元的工業企業和80萬元的商業企業比比皆是,新政可讓它們輕裝上陣。
對裝備製造等先進製造業、研發等現代服務業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電網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未抵扣完的進項稅額予以一次性退還,體現了對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高度重視。對於裝備企業而言,初創期往往要大量購進設備,短時間內又産生不了效益,新政使得本來可能要幾年消化的稅款可以一次性解決,從而減輕資金負擔。
梳理近年來我國幾次重要稅改可以發現,本次減稅力度之大,堪比2012年的首次營改增試點和2016年5月1日開始的營改增適當擴圍。從減稅體量看,新政2018年5月1日起實施,全年將減輕市場主體稅負超過4000億元。8個月就減稅超過4000億元,全年相當於減稅6000億元。2017年,全國稅收總收入14萬億元左右。
江蘇作為經濟大省,特別是作為製造業大省,此次稅改“紅包”夠大夠鼓。按公認演算法,多年來江蘇經濟方面多個指標體量相當於全國的1/10,因此享受的政策紅利也應該在400億元左右,其中實體經濟大概減稅240億元。初步測算,會有幾十萬家企業直接受益。
一些反應敏銳的企業,已經算出自己能夠分享的“蛋糕”。徐州工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趙成彥説,製造業增值稅稅率下降1個百分點,按照集團2017年度財務數據測算,將降低增值稅稅額約6000萬元。如果按2018年度集團預算來測算,減稅額將增至9200余萬元。“政府這一舉措為我們徐工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挺進世界工程機械行業前三增強了信心,我們將更有底氣地參與全球競爭。”趙成彥説。
宿遷市宿豫區測算,全區共有869戶製造業和383戶交通運輸、建築、基礎電信服務等行業及農産品等貨物享受到新稅率,年繳納增值稅將分別減少3341.89萬元和795.62萬元,共計減少4137.51萬元。
“千萬不要小瞧這一個點,算下來還是非常可觀的。”江蘇秀強玻璃工藝股份有限公司財務會計程鵬説,公司2017年入庫增值稅6125.64萬元,執行新稅率後,一年至少少繳稅款360萬元,可以用來買生産線、劃歸職工基金、辦公益事業。
稅收事關經濟發展、事關國計民生。江蘇師範大學商學院教授張英明認為,本次改革不僅是為了降低企業稅負,而且是為下一步簡並稅率鋪路。建議繼續調整增值稅稅率水準,並按三檔變兩檔的方向努力,構建更為公平高效的稅收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