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創新江蘇 >> 正文

無中生有 小村變身旅遊強村

2018-04-02 10:46:42    來源:新華日報     編輯:羅毅     責編:程茜    

  原標題:從興建一座生態園,到提供吃喝玩樂“一條龍” —— 無中生有,小村變身旅遊強村

  3月下旬的一天,《新華日報》記者來到鹽城市鹽都區郭猛鎮楊侍村。已近中午,《新華日報》記者走進村道邊的一家農家樂餐廳,與女主人王根巧拉起家常。

  “今天有吃飯的遊客嗎?”

  “已經來了兩桌客人,還有一桌人要來,晚上也訂出5桌了。”43歲的王根巧説,自家這個農家樂可同時容納12桌客人,平時每天接待七八桌,雙休和節假日客人爆滿,有時不得不回掉幾桌。

  “你家農家樂收入怎樣?”

  “以前在村裏做點糖煙酒生意,3年前辦了農家樂。”王根巧説,一年收入還沒仔細算,除掉開支,十多萬元應該是有的。

  “她‘打埋伏’了,估計有30萬元呢。”楊侍村黨委副書記成正銘在一旁説,王根巧聞言笑了。

  成正銘帶《新華日報》記者坐上電動車,繞村子轉了一圈。村裏不僅有生態園、美食園,還有水上世界、遊樂場,以及民宿、賓館、超市等旅遊景點“標配”。回到村部,成正銘向《新華日報》記者説起這個平原小村的“變身史”——

  楊侍村離鹽城市區17公里,有906戶村民,沒有任何旅遊資源稟賦。2010年,村民王文祥回到村裏,並擔任黨支部書記。為了讓村裏上了年紀的村民和留守婦女有事做、有錢賺,他投資8000萬元建起生態園,發展現代農業,種了草莓、葡萄、冬棗、火龍果等經濟林果,讓村民在此就業,並修建了一些旅遊設施。

  來生態園遊玩的客人漸漸多了起來,農産品不愁賣了,王文祥又投資辦了一家可以留遊客吃頓飯的生態餐廳。怎麼讓遊客尤其是帶孩子前來的遊客逗留時間更長一點呢?村裏繼而建起溫泉浴場、遊樂場、水上世界,村民紛紛開辦民宿和賓館……旅遊設施一點一點建起來,可以為遊客提供吃喝玩樂一條龍服務了。2017年,來楊侍村的遊客超過100萬人次,不僅有鹽城本地人,還有很多來自蘇南和上海的遊客。夏天是水上樂園旅遊高峰期,日均1.2萬名遊客,路邊有十幾家店舖出售泳衣,超市要賣出幾萬瓶純凈水和飲料。2017年,全村旅遊産值達1.1億元,躋身旅遊強村行列。

  在這過程中,楊侍村通過舉辦各種節慶活動聚集人氣,漸漸提高旅遊知名度。2017年,村裏辦了風車節、草莓節、草地音樂節、龍蝦節、年貨節等,每辦一次節就多吸引一批遊客。“就説年貨節吧,村民養的草雞、草雞産的蛋,以及種的有機大米、腌制的魚肉,不出村就全部賣掉了,價格還挺好。”成正銘説。

  變身旅遊村,楊侍村有勞動力的村民100%就業。生態園土地流轉後,本村有500多名村民在這裡打工,人均務工收入有1.5萬元;生態餐廳聘用310名村民,人均月工資3000元;村裏有8家農家樂、4家超市,又吸納了很多勞動力。2017年,楊侍村村民人均收入達到2.78萬元。

  “勞動力不強的低收入家庭人員怎麼就業呢?”《新華日報》記者追問。

  “可以做一點輕便活。”成正銘説,村民王長國是低保戶,家裏的4畝地流轉出去了,每年有4000元流轉金。每到夏天,村裏安排他進入水上樂園賣泳鏡、手機防水殼等,每天能賺500元;還有個低保戶蔡永柱是殘疾人,村裏安排他在水上樂園撿拾飲料瓶,每天也能賺200元左右。“目前村裏有34戶低收入家庭,2018年村裏打算幫助二十來戶脫貧,2019年實現全部脫貧。”

  説話間,正好郭猛鎮黨委書記苗久成來到楊侍村,《新華日報》記者便問他:“楊侍村‘無中生有’變身為旅遊村,其他村能不能借鑒呢?”

  “能,不過要以産業作為基礎。”苗久成説,首先農業産業必須有效益,然後把旅遊疊加到農業上,因為旅遊業見效慢、發展週期長,像楊侍村的旅遊業就是由一個生態園逐漸派生出來的。現在,楊侍村把緊鄰的護西村兩個村民小組並了過來,以放大旅遊品牌效應。楊侍村南邊的護隴村種了1000畝薰衣草、1000畝玫瑰,提煉精油可産生較好的經濟效益,花草又是旅遊資源;護西村也種了玫瑰,還搞了300畝設施草莓供遊客採摘。“3個村都不是直接搞旅遊,而是用帶有旅遊特徵的農業産業帶動發展旅遊業。”

  在成正銘看來,鄰村也搞好旅遊業,有助於形成集聚效應,讓農業旅遊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旅遊“蛋糕”越做越大,最終實現共贏。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