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問題村”到“文明村” 江蘇邳州橋北村:一個被公共空間治理改變的村莊
橋北村村貌 閆峰 攝
“以前,那可是出了名的‘問題村’,上訪告狀佔到全鎮總量的2/3還多,農村各種各樣的矛盾這個村幾乎都有。”這説的是江蘇省邳州市岔河鎮的橋北村。
時隔一年,情況大變。橋北村不一樣了。“咱村現在是‘邳州市文明村’呢!”村支書董偉説,雖然牌子還沒拿到手,評選結果已經公示過了,“今年的綜合考核我們是全鎮正數第一”。他特意把“正數”二字加重了語氣,因為過去他們總是那個墊底的。
也就一年時間,“問題村”搖身一變成了“文明村”,他們是怎麼做到的?董偉説,其實就用了一招兒,那就是公共空間治理。2016年7月,邳州市委提出加強公共空間治理,創新實施社會治理。橋北村之變,正是這項改變城鄉面貌的“民心工程”的縮影。
“通過公共空間治理,我們的村莊環境得到廣泛治理,有效釋放了農村公共空間,也使得集體增收渠道得到切實拓展,全市50個經濟薄弱村通過清理整治出資源發包,已經實現村均集體增收20萬元。”邳州市委書記陳靜表示,邳州的鄉村公共空間治理將堅持與村莊環境整治相結合,與增加農村集體收入相結合,與農田水利建設相結合,與道路整治相結合,與“263”專項整治相結合,與精準扶貧相結合,與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與社會綜合治理相結合等“八個結合”的原則大力助推鄉村振興。
從土地著手,找準矛盾根源問題
2017年春節過後,在橋北村的村委大院裏,第三村民小組組長陸長富以500元/畝的價格競得16畝土地的承包權。這16畝地是他從前開荒開出來的,已經“白種”了十幾年,以後再種就要每年給村裏交8000元的承包金。
這次一起被重新發包的,還有橋北村多年來被以各種形式或名義侵佔的土地350余畝,以及3500多米溝、渠、堰、坡等。僅此一舉,橋北村就新增集體收入20余萬元,而在這之前,集體一分錢收入沒有不説,還因此在村民中間造成了多年難以調合的矛盾。
村民馬素芝見人家開荒種田眼紅,也在河灘上開了荒,圈起來當成了自家田,前任村幹部強行收回,馬素芝不服就開始長年上訪。外村一位姓杜的和前任村支書“走得近”,僅憑口頭協議就低價承包了橋北村5畝土地從事經濟作物種植,實際佔地卻又達到了9.5畝,了解實情的村民認為村幹部損公肥私,也加入到上訪行列。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農村大量土地拋荒的同時,也有不少集體土地被少數村幹部侵佔,或據為己有,或送人情外包,這些都是矛盾的集中點。”董偉説,在橋北村過去每年80多件信訪案件中,涉及土地問題的超過了50件,成為“問題村”裏的主要根源性矛盾。
陸長富開荒的地被收回來,他起初是不理解的,抵觸情緒很大。“原來就是一片亂石崗,是我一塊石頭一塊石頭清理,一锨土一锨土整理出來的,用了三年時間才把它變成能種莊稼的熟地,光灌溉用的膠皮管子就買了上百米,還添置了不少農機設備,一分錢補償不給,説收回就收回了?”董偉做他的思想工作:土地原本就是集體的,你這樣做是侵佔了集體的財産,而且又種了這十幾年,也收益了十幾年。“考慮到實際情況,區別於其它形式的強行侵佔,土地收回後再公開發包,同等條件下你有優先承包權。”
借助這次整治,橋北村廢除和終止了19份明顯不公平和不規範的承包合同,拆除了村內村外27處侵佔集體空間的違章建築,在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的基礎上厘清權屬關係,化解了全部與土地有關的矛盾難題。此後,橋北村沒再發生一起因土地問題引發的信訪事件。
拿幹部開刀,治理幹部作風問題
“從表面上看,公共空間治理的是集體財産被個人侵佔的問題,深層次上它更治理了村幹部的思想作風和意識問題,治理了村集體組織軟弱渙散的難題。”董偉對此深有體會。
1994年,村民周佰鵬因家庭變故,離開村子外出打工,1999年再回村裏的時候錯過了第二輪土地承包的合同簽約期,他原有的二畝多地也因多年不在家而被別的村民耕種,他要了幾次沒要回來。周佰鵬就上訪。問他以前為什麼不就地找村幹部解決?老周回答:不好找。
董偉解釋,周佰鵬説的“不好找”有兩層意思:一是根本找不著,因為不少村幹部也和村民一樣外出打工了;二是即便找到了也不能解決問題,除了村支書其餘幹部在群眾中少有威信,而支書往往並不能公正辦事。
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幹部,鄉村公共空間治理首先拿幹部開刀。橋北村按上級要求,村幹部必須帶頭,如果做不到,就地免職不説,還要上村裏的“黑榜”公示。包括陸長富的16畝,村幹部清退的侵佔土地就超過了80畝,“這可是老百姓實實在在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的”。幹部起了頭,事情就好推了。
周佰鵬在農業生産上是個老把式,別看快70歲了,樣樣農活拿得下。承包地的問題解決之後,老人的心氣兒順了,也有了幹勁兒。除了管好自己的五畝田,還能幫人幹活賺些錢。他心直口快,平常發現一些比如田間管理甚至家庭矛盾之類的小問題,都會第一時間告訴村民小組長,他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現在的村幹部“很好找,事也很好辦了。”
“能協調解決的問題就自己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再上交給村裏。”陸長富説,如果組裏上交的雞毛蒜皮的事太多,他就要挨批評,會被認為缺乏責任心甚至沒有工作能力。從“不好找”到“很好找”,反映的是橋北村的公共空間治理行動已經延伸到對幹部作風的治理上來。
當下,橋北村還在按照“八個結合”的原則進行村容村貌整治,發展富民産業,建起了千畝特色玫瑰園和高效設施農業,帶領著全村867戶村民踏上共同富裕之路。2017年,全村物質精神雙豐收,農民人均收入超過了1.7萬元,還拿下了“邳州市文明村”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