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朱遠明 通訊員 王志高 吳霞):汪維琳,她是南京市鼓樓區中央門街道頌德里社區的專職網格員,立足平凡崗位甘於奉獻;她也是社區的主任助理,除了負責網格內的大小事務外,還要處理整個社區內的低保戶和殘疾人事務。工作5年來,她以滿腔的熱情,紮根最基層、心繫老百姓,在社區治理的一體化網格中堅定前行,扛起“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的為民服務大旗。
情牽弱勢群體,真情對待百姓
“王姐的生活有保障了!王姐的生活有保障了!王姐的生活有保障了!”這不是重要的事情説三遍,而是社區居民高興的心聲。王姐是家住頌德里社區的一名甲狀腺瘤患者,手術後不能説話,丈夫狠心拋棄了她和兒子,沒有留下一分錢,家庭生活很快陷入了困境。善良的街坊鄰居為王姐丈夫的負心行為感到氣憤,更為她們母子二人今後的生活而揪心。汪維琳在一次網格內的日常走訪中獲悉此事,主動上門了解情況,親自替她到相關部門遞交申請,並依據相關政策,幫她辦理了低保、公租房和2000元的獨生子女醫療救助。老實的王姐雖然不能開口説話,但每次來社區,都無聲地望著汪維琳流下感恩的淚水,還反復用手語“謝謝”來表達心中的感激。
服務百姓、方便百姓、造福百姓,是網格化治理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一名網格員,汪維琳一直把百姓當親人,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每逢週末假日或是工作不太忙的時候,她都要抽空去看望低保戶、特困戶和殘疾戶,關心他們的生活冷暖,力所能及地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汪維琳常説:“作為網格員,只有真正把政策宣傳落實到百姓身上,百姓才會真正把你記在心間。”
感化潤物無聲,關愛不厭其煩
“砰—砰—砰……”“你看!你看!那個人怎麼像瘋子一樣亂砸東西啊?”此情此景,讓想進頌德里社區服務大廳辦事的人們紛紛避讓,不敢進門。原來,這是社區原低保戶強某,因女兒未能依據相關法規履行贍養義務,強某在街道依法停辦了個人低保後,連續多天拄著拐杖到社區服務大廳鬧事。強某不僅用拐杖敲壞了大廳的展示架、電風扇等辦公物品,還在社區大廳裏故意大小便。就算面對這樣的人和事,汪維琳也總是一次次地講政策講道理,主動聯繫強某遠在香港的女兒,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勸説她承擔起贍養母親的責任和義務。剛開始,強某的女兒並不理解停止享受低保的政策依據,汪維琳就堅持“潤物無聲、水滴石穿”的工作方法,有什麼道理是一次解釋不清的,那就説兩次;兩次還不清楚,那就説三次,真正把“重復就是力量”這句話發揮到極致。最終強某的女兒被感化説服,同意依法贍養母親。但感化還不是汪維琳的最終目標,“讓群眾感動”才是她的工作信條,解決了強某女兒贍養老人的問題後,汪維琳依照相關政策規定,不計前嫌地為強某辦理了殘疾人補貼申請,讓強某真正對網格員這種執著、貼心的服務所折服和感動。
網格員的工作實際上就是一種“精細化”日常管理,小到鄰裡糾紛化解,大到安全隱患排除,都要在“常”“長”二字上下功夫、見成效。對汪維琳來説,印象最深的還是來社區申請低保的人員中,有一些人明顯是有勞動能力的青壯年,卻非要厚著臉皮辦理低保,“享受”國家照顧,個別兩勞釋放人員根據政策被拒後,還常常對她個人進行語言威脅。面對這些壓力,汪維琳自己也説:“作為女人,我當然會怕,但害怕是辦不成事的,網格員雖小,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做事就要對得起黨和國家,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咱網格內的每一個老百姓!”
情牽小小網格,守望一方平安
“你到我家幹什麼?”“你憑什麼登記我家人口信息?”“這是個人隱私,我憑什麼告訴你?”網格內的人和事,小到個人身份信息,大到企業經營狀況,需要每一名網格員定期上門調查了解,並詳細做好記錄。汪維琳剛開始接觸網格工作的時候並不順利,遇到過不少這樣的質疑,不熟悉、不信任,冷眼、猜疑,讓她碰了不少釘子,火熱的心一次次被潑上冷冷的冰水。汪維琳擔心不能解決問題,便開始整理心緒,不斷學習取經,漸漸感悟到群眾工作的真諦:要讓群眾熟悉,就要多到群眾家去,多和群眾聊聊,多為群眾想想,多為群眾做點事。汪維琳經常趕在大夥上班之前或下班之後上門走訪了解,熟悉的、陌生的、熱情的、冷漠的,她看遍了所有人的臉色,終於將網格內所有人員的個人狀況、家庭住址、聯繫電話,記了滿滿一大本子,成了她開展網格工作的“獨家秘籍”。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社區的工作千頭萬緒,總感到事情是總也做不完,但汪維琳就像一隻快樂辛勤的小蜜蜂,不知辛勞地為網格內的居民服務著,她小小的辦公桌前常常擠滿了前來辦事的群眾,可她深深懂得,交民心可以提升群眾信任指數,安民心可以提升群眾平安指數,暖民心可以提升群眾滿意指數。
5年多的社區網格員工作,汪維琳先後為低保戶殘疾人群體辦證送證100余份,辦理救助群眾200余人,調解群眾間糾紛百餘起。通過網格員的小角色,她讓大事小事不出網格即得到了消化處理,真正做到了“在一方工作、守一方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