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用心呵護珍貴資源
鹽城新水源地及飲用水工程主線即將通水,這是一件在江蘇省都挂得上號的重大民生工程。新水源地長江水百分之六十的時間是國家二類水質,這比過去有了很大的提升。水質提升的背後,是多年的運籌帷幄,是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是夙願由夢想變為現實的喜悅。
眾所週知,大運河的水是從長江翻來的。江都水利樞紐每週翻水一次,每次翻水前即先行通知沿江危化品船隻禁航,非常嚴格,平時還有同樣嚴格的危化品運輸海事護航。至於鹽城新水源所在地氾水鎮,大運河到了這裡形成“懸河”,相當於水缸,自然沉澱,內外落差7米以上。長江水從運河“八字”取水口自流經堤下管道進入取水泵站,再沉澱、曝氣(充氧加壓)後,通過管道向鹽城輸送。送來了長江的優質水、放心水。
人類生存的過程就是尋找水源的過程。沒有水便沒有生命,這是一個再淺顯不過的道理。鹽城是百河之城,並不缺少水甚至可以説是水量豐沛的城市,二三十年前,哪家房屋附近,沒有可以直接飲用的河水?但在短短幾十年後,擁有大自然豐厚饋贈的鹽阜大地,卻要靠另擇水源地,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改革開放幾十年來,鹽城的發展日新月異。具體到水環境,三十年説長也長説短更短,在不知不覺間,感到這裡的河流已不再清澈。由於地處裏下河地區下游,地勢低窪,上游水污染難以控制,加上上游對水資源的保護意識和力度也不夠,嚴重影響到了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生活。
滾滾長江水,流經那麼多省市,長江中下游兩岸,更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帶和産業發展中心,在這樣的情況下,長江依然成為重要飲用水源選擇地,可見對它的保護力度之大。鹽城的水資源、大氣資源和土壤資源,都是閃閃發亮的“金字招牌”,仍有大量艱巨的保護任務需要我們用心對待。
鹽城遠不止“百河之城”這樣一隻“金碗”,廣袤的灘塗濕地是“金碗”,丹頂鶴是“金碗”,麋鹿是“金碗”。這麼多的“金碗”,應該是我們倍加珍視的寶貝疙瘩。發展並不必然帶來環境污染,保護好綠水青山,是時代發展的新要求,從這個意義上講,新水源地這樣一個清潔的樣板工程,將從各個方面為鹽城的高品質發展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