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創新江蘇 >> 正文

響水管好“三資”助力鄉村振興

2018-06-27 08:55:19    來源:新華日報     編輯:羅毅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響水管好“三資”助力鄉村振興

  改革再出發 發展高品質 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

  農村資金、資産、資源如何物盡其用,變存量為增量,實現保值增值?響水縣探索出“3213”模式、“1+1”摸底、“6個探頭”監管等創新模式,著力提高農村“三資”管理水準,使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活力。

  響水縣委書記崔愛國表示,規範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推進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有利於保障廣大農民利益,推動農村集體經濟高品質發展,從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加快實現鄉村振興。

  “3213”模式:

  讓群眾清楚幹部清白

  “過去,村級資金管理制度不嚴格、議事不規範、開支不民主、財務不透明。”響水縣委農辦主任秦永斌説,以前村集體的錢用到哪了?怎麼用的?群眾大多不清楚。

  “3213”資金管理模式,實行財權與事權、收支、公私“三分開”;預決算和支付管理“兩集中”;一個信息平臺對外公佈;鎮農經站、村監會、鎮紀委“三條線”協同監督。村居大額資金支出實行會簽制,超過5000元的須由村居主任、書記、鎮區分管領導、鎮長(主任)會簽,從源頭上守住、管好“錢袋子”。

  “在重大村務陽光下運行的同時,我們還定期利用信息平臺、公示欄等公佈集體資金使用情況,這樣一來,群眾清楚、幹部清白,村集體作出的重大決策能得到群眾的廣泛認同和擁護。”響水縣運河鎮大通村黨總支書記楊海燕説。

  為解決村級收支失衡、集體資金使用不當等問題,響水除要求村居及時公開村級資金撥付、發放以及使用情況,還在實行農村財務“一折付”基礎上,推行使用村務卡,建立鎮財政所管錢管賬、鎮經管站管人管事的新機制,以一系列制度保障農村集體資金規範運行。

  管是手段,把錢用在刀刃上,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才是目的。大有鎮淮河村利用集體資金建了一座公園,村民有了休閒好去處,群眾都很支持。該村黨總支書記孫昌余感慨:“把錢用在美麗鄉村建設上,值!”

  “3213”管理模式,不僅確保村集體資金在陽光下運行, 也保障了村民的參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激發大家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使鄉村振興步伐更快、更堅定。

  “1+1”摸底:

  變“糊塗賬”為“明白賬”

  農村集體積累的“家底子”是村資産資源,很多地方一直是本“糊塗賬”。“1+1”工作法對農村資産資源進行精準核查,變“糊塗賬”為“明白賬”。

  一天一地。利用衛星定位和測繪公司實地勘查相結合,進行全覆蓋、無縫隙核查,確保面積、現狀、管理人等資産資源既見底又見量。

  一圖一冊。核查數據全部按組別整理造冊,分村繪製成圖,形成每組一冊、每村一圖,在此基礎上實行集中公示,推行“網格化”管理。“以前村裏的溝溝塘塘,都被忽略不計了,誰在用,有沒有給集體交錢不知道,現在都上了圖冊,一目了然。”小尖鎮朱浦村村民呂開科説。

  摸清“家底”後,怎麼用有講究。響水通過採取“項目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統一平臺運行”模式,設立縣、鎮兩級産權交易市場,規定村級資産、資源過萬元即到縣,低於萬元進鎮區。這一招讓農村集體資産資源購置、處置和交易行為更加規範,杜絕場外交易和暗箱操作,避免“三資”流失。去年全縣資産交易額突破兩億元,相對數穩居鹽城之首。

  “競標成功,心終於放下。”6月12日下午,走出大有鎮産權交易站,民強村村民陳井柱心情激動。不久前,回鄉創業的陳井柱想承包土地發展高效農業,原以為不找村幹部打招呼、托關係就“沒門”,沒想到,集體土地全部進入産權交易市場公開發包,他如願以償地競標成功。

  “1+1”工作法,既摸清資産資源 “家底”,更把“死地”變“活錢”,讓農村産權“資源變資産”“資産變資本”,使集體資産資源得到合理利用,杜絕閒置拋荒,在增加村集體和農民財産性收入的同時,推動了鄉村經濟高品質發展。

  “6個探頭”:

  助力剷除基層微腐敗

  6月初,縣農村“三資”管理交易中心開展一場公開招標,興南村村民紀學祥以每畝每年1000元中標。縣、鎮紀委以及經管站等工作人員、村組幹群代表60余人現場監督。“我雖然沒中標,但心裏服氣。”村民張文軍豎起大拇指。

  前幾年,農村集體“三資”的一本“糊塗賬”,導致“窮村幹部沒人做,富村幹部做不長”。近兩年,縣紀委監委、縣委農辦、財政、審計、國土、信訪六部門聯動,規範運作程式,明確監管責任,扎牢“三資”管理的籬笆。

  六套中心社區唐友村村委會主任李某與計生專幹徐某,2013年2月從農經部門領取土地增減掛鉤資金15萬元未入賬。經審計發現,唐友村村集體資金存在坐收坐支現象,響水縣紀委、監委對此立案查處,分別給予該村黨總支書記于某黨內嚴重警告處分,李某與徐某黨內警告處分。去年,響水共發現問題線索66條,立案查處48人,曝光13起典型案例。

  “各村居都建立黨務、政務、事務、財務‘四公開’制度,‘三資’管理實行賬表、賬冊、賬據等‘五相符’,真正把知情權、監督權交給村民。”響水縣紀委書記、監委主任陳剛介紹。

  通過鹽城市“三資”管理系統,響水對村居土地資源登記和交易進行實時管控,實現農村資産資源應進必進,不留死角。截至目前,該縣網監系統已錄入村級集體資産3418項,總額2.3億元;各類資源5.5萬畝,其中通過核查新增集體土地3萬畝。所有村居平均清理登記各類資源346.86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