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反腐倡廉 >> 正文

連雲港將推廣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

2018-07-17 15:41:10    來源:中國江蘇網     編輯:羅毅     責編:程茜    

  原標題:遏制微腐敗!連雲港將推廣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平臺

  日前,在連雲港海州區新壩鎮王付村道路施工現場,一片忙碌場景,江蘇尤久建設有限公司的10多名工人頭頂烈日,個個忙得滿頭大汗。年逾六旬的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張登紀在330多米長的道路旁來來回回,不放過一丁點疏漏。“如果發現有瑕疵,返工沒商量。我不簽字,他們也拿不到工程施工款。”

  農村“三資”管理,是當下不少農民對村級事務中詬病最多的話題之一。過去由於疏于管理,少數村幹部決策“一言堂”,用錢一句話,跑、冒、滴、漏現象日盛。沒有約束的微權力易導致腐敗問題頻發多發。僅2017年,海州區就查處“三資”管理領域侵害群眾利益違紀典型案件4起5人。2018年1月,海州區以新壩鎮為試點,投資150萬元建成連雲港市首家農村集體“三資”網絡監管平臺,用“科技+”手段實現了農村集體“三資”數據及時公開、查詢、統計、匯總、動態管理以及數據共享。

  “幹部們講的,和我在陽光村務APP手機上查詢的錢款分毫不差,我這就回去簽協議。”今年46歲的小蕩村村民李永友高興地説。2018年6月,由於轄區204國道擴建,他家有0.8畝土地在徵收紅線範圍內,儘管村幹部多次上門苦口婆心講政策,但他始終半信半疑。在工作人員的提示下,李永友用手機打開“陽光村務”APP,眨眼功夫,土地和青苗補償費用一目了然,使他心服口服。

  “村級資金開支面廣量大,資金流向把控難,打白條、坐收坐支、侵佔挪用現象時有發生,現在有了這個平臺,村級所有支出由鎮農經站直接支付至收款人結算賬戶,國家對農民的各項土地獎補資金以及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困難家庭學生資助等都通過農戶‘一折通’結算,每筆資金有‘證’有‘據’,村級資金流向實現了實時跟蹤監督。”新壩鎮黨委書記閆浩介紹。

  想要掐住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的“七寸”,關鍵是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為此,新壩鎮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強化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規範化建設的意見》,其中規定村級集體資金通過銀行轉賬實現進出,村集體取得的所有資金包括資産、資源發包租賃、財政補貼、代收代管資金歸集到鎮村級集體資金代管專戶,所有資金支付需經過村務監督委員會、村主任、書記、鎮駐村片長以及農經站五個層面的嚴格把關。

  “制度層面的設計遠不止這些,去年我們鎮與市人社局簽訂協議,從市財校聘用8名具有會計從業資格證的財會專業大專畢業生任職村會計,避免了過去村裏用錢的糊塗賬。”新壩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王昌傑説。

  據統計,2018年以來,新壩鎮16個行政村共計1200筆左右的賬目,1280條村級資産、資源信息,2500畝的集體土地349次發包信息等全部錄入觸摸查詢終端系統,各項數據清清爽爽,農民不出家門,通過手機APP就可以查詢到所在村的“三資”信息。

  “海州區共有9個涉農鎮街、開發區和84個行政村及涉農社區。截至2017年,村集體資産達4.8億元,村集體年總支出5750萬元。這是一筆很大的資産,我們要讓每一分錢都能監控到位。”連雲港海州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溫以斌介紹。2018年,海州區將在所有涉農的鎮街推廣新壩“三資”平臺監管模式,嚴格實行村帳鎮代管,開展非現金結算,切實紮緊“三資”管理制度的籠子,把廉政風險防控的關口前移,確保“三資”管理權有所限、錢有人管、事有人監。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