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創新江蘇 >> 正文

讓人民群眾更多分享發展紅利

2018-08-15 09:28:17    來源:新華日報     編輯:羅毅     責編:程茜    

  “發展的成果最終要體現在人民生活的改善上。”在江蘇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上,省委書記婁勤儉滿懷真情地説,解決就業、提高收入,根本上是要靠發展來解決,特別是要通過優化經濟結構、推動創新創業、加快城鎮化步伐解決高品質就業,提高收入水準。

  就業和收入,影響著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百姓的飯碗,如何提高含金量。百姓的腰包,又如何才能更飽滿。江蘇各地在行動。

  發展高品質産業,支撐高品質就業

  婁勤儉在省委全會上強調,解決就業、提高收入,根本上是要靠發展來解決。

  “要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只有發展,才能創造出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提高勞動者收入水準。而經濟發展最重要的支撐是産業,高品質就業要靠高品質産業支撐。”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社會政策所副所長王樹華説。

  江蘇省統計局副局長劉興遠也有同感。劉興遠説,經濟發展與就業增收呈顯著的正相關關係,經濟發展好,則就業空間大;百姓口袋鼓,則經濟動力強。只有推進産業轉型升級,轉化經濟發展動能,才能促進高品質就業,並在經濟增長與收入增長之間構建起生生不息的良性循環關係。

  2017年底,江蘇省“一二三”産就業比重為16.8:42.9:40.3,與“三二一”産業增長存在偏差。省人社廳廳長戴元湖説,下一步,我們要繼續堅持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區間調控的下限,促進經濟中高速增長,增強對就業拉動能力。加強財稅、金融、産業、貿易、投資等經濟政策與就業政策的銜接,促進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良性互動。大力發展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積極推動産業從生産製造型向生産服務型轉變,開發更多高品質就業崗位,提高服務業就業比重,實現就業結構從“二三一”向“三二一”轉變。

  “抓産業就是抓發展,就是抓就業。” 徐州市銅山區委書記王維峰説,銅山提出以産業帶動就業,把發展産業、增加就業、促進創業作為百姓增收的關鍵舉措,構建起徐州高新區、銅山經開區和6個特色園區的“兩區六園”工業佈局。僅徐州高新區就發展企業2000多家,安排了6萬産業工人。下一步,銅山將在産業振興和生態振興上雙向發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確保年底實現2萬低收入人口脫貧。 “龍蝦”已成為盱眙富民強縣的重要特色産業。盱眙縣委書記梁三元説,目前全縣有超過10萬人從事龍蝦産業,龍蝦産業相關收入已佔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近五分之一,造就百萬“蝦富”1000多人、千萬“蝦王”60多人。下一步將圍繞高品質、高品質、高端化,推動盱眙蝦稻産業“規模做加法、效益做乘法”, 從全産業鏈發展、連鎖經營和龍頭企業培育三個方面謀求龍蝦産業新突破,加快推進龍蝦特色小鎮建設,規劃建設高端的龍蝦交易市場,帶動更多的盱眙人民增收致富。

  “除了要通過轉型升級推動製造業向高端化發展外,現代服務業還需繼續發力。”王樹華説,對江蘇而言,要著力提高現代服務業比重,重點是發展現代物流、科技服務等生産性服務業,強化與製造業的融合發展;順應百姓收入水準的提高,大力發展生活性服務業,提供更多更高水準的産品,提升百姓的生活品質。

  拓展創就業空間,夯實民生之基

  就業是民生之基,直接關係到百姓的幸福感、安全感。

  戴元湖介紹,2018上半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78.88萬人,同比增長9.4%。共扶持城鄉勞動者成功創業14.36萬人,帶動就業60.47萬人,同比分別增長13.19%、9.97%。“對人社部門來説,下一步將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穩定就業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讓更多的人民群眾通過更高品質和更充分就業實現增收。”

  戴元湖説,我們將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讓勞動者就業有路、創業有助;更有力地保障重點群體就業,抓好高校畢業生、去産能企業分流職工、低收入農戶勞動力就業工作,織密就業“經緯線”,兜牢就業“底線”;更深入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實施全民創業行動計劃,推進“創響江蘇”系列活動,持續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更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計劃,構建終身職業培訓制度,使人人都有通過辛勤勞動實現自身發展和致富的機會。

  “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抓牢就業創業主線。”無錫市人社局局長吳春林説,2018下半年將著重做好三項工作,首先大力推進創業大學建設。目前,江陰創業大學已運行兩年,無錫創業大學也完成方案設計;同時營造更為濃厚的創業氛圍,還將加大創業扶持力度。

  “保障重點群體就業十分關鍵。”南京市人社局黨組成員、市人才中心主任馬書婷説,2018年,南京市實施了青年大學生“寧聚計劃”,來寧大學生就業和創業態勢“兩旺”,全市新增就業參保大學生9.5萬人,同比增長31.4%;成功創業大學生超過3000人,同比增長62%,創歷史新高。下一步,將集中力量強化落實畢業高峰期大學生落地後就業服務,取消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協議書鑒證手續、市內就業調整手續、就業報到手續,優化應屆高校畢業生檔案轉移手續,加強就業市場供需銜接,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就業創業服務。

  “加快城鎮化步伐,進一步拓展就業新空間。”戴元湖説,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為開發更多就業崗位、實現更充分就業提供了更大空間。目前我省農村勞動力轉移比重超過74%,與發達國家80%-90%的非農就業比重相比,仍有潛力可挖。下一步,將加快研究制定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等政策措施,完善新業態勞動用工管理制度和政策支持體系,持續擴大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規模,特別是幫扶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勞動力就近轉移就業創業;還將大力開展農民工市民化培訓,讓更多轉移就業的勞動者安居樂業。

  健全增收保障機制,讓百姓口袋鼓起來

  要讓人民群眾更多分享發展紅利,必須增加居民的收入,讓百姓的腰包鼓起來。

  省統計局副局長劉興遠説,2017年,在江蘇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經營凈收入4656元,財産凈收入4625元,遜於浙江;在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經營凈收入5620元,財産凈收入680元,也低於浙江。這説明江蘇民營經濟的活躍度、民眾創新創業的積極性以及居民的投資意識等存在著差距。所以,下一步要花力氣、補短板,切實改善居民收入結構不合理、來源相對單一的局面。

  “工資性收入處於主體地位。”劉興遠説,2018年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85元,其中工資性收入11636元,佔58.5%。所以,要推動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資收入分配格局,建立健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使勞動者有更加滿意的工資收入。

  省社科院社會研究所所長張衛建議,建立健全工資分配的宏觀調控體系,根據經濟發展狀況、物價指數、就業形勢以及勞動力市場的變化等綜合因素,進一步完善職工工資增長的正常機制。

  “除了更加滿意的工資收入外,還要採取有效措施,增加居民的經營性收入和財産性收入。” 劉興遠説,要優化産業結構,完善勞動力市場,改善勞動者技能,推動實現更高品質的就業;要把創業作為群眾致富的最大潛力,優化創業環境,以産業帶動就業,實現經營性收入的大幅提高;要通過解決教育、醫療等領域的公共服務供給規模不足、水準不高不夠均衡等問題,切實增加居民的“隱性收入”。

  “就業旺,則收入增。”張衛説,工資性收入是由就業支撐的,所以要首先解決富民渠道中的就業問題,實現就業富民、創業富民,特別要促進中低收入人群更快地增收。

  農民增收是重點。成功創業對於農民增收具有乘數效應。新華日報記者獲悉,下一步,江蘇省將堅持營造創業帶動就業,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濃厚氛圍,激發農民自主創業、返鄉創業。鼓勵農民依託互聯網創業,引導有條件的農民發展鄉村旅遊業,讓農民從新産業、新技術、新業態中獲得更多收入。

  “2017年以來,積極支持12個省重點幫扶縣發展農業産業富民項目,為低收入農戶開闢就業創業渠道,目前75個項目,已有58個項目完工。”省農委農經處負責人表示,2018年,省級農業産業富民專項資金比上年增加一倍,“2018下半年,我們將落實省委全會精神,繼續以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緊扣農民收入新增萬元目標,全力推進各項工作。”

  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李小敏表示,無錫將按照省委部署要求,積極增進民生福祉,保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繼續高於GDP增幅、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繼續快於城鎮居民,居民保障水準全面提標。

  徐州市委書記周鐵根説,徐州下一步將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下崗工人、退役士兵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開展多層次多元化就業培訓,實現更充分就業和更穩定創業。健全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支付保障機制,有序引導城鄉居民參股創辦企業或者投資經營項目,拓寬居民經營性和財産性收入渠道。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