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可充電上網擦鞋借傘,還有免費書報24小時開水 部分公廁再升級 變身服務“綜合體”

在公廁裏充電,成為公廁改造服務升級新亮點。 何鋼 攝
10月21日,河濱路公廁裏,李國棟正在打電話,手機上連著充電設施。他告訴南京日報記者,手機電量告急,沒想到公廁裏竟提供充電服務,趕緊進來充會兒電。記者走訪發現,隨著“公廁革命”的持續推進,傳統的如廁場所正在被賦予新的內容,智慧化的設施配套,可充電、可閱讀、可借傘等新服務,使部分公廁儼然成了一個小型的服務“綜合體”。
河濱路公廁位於浦口區江浦街道,建成已近30年,2017年按照精細化的標準進行了全面改造。如今已是一座園林建築風格的一類標準公廁,外面的回廊供市民沿河休閒,內部不僅設置了置物臺、掛鉤,還提供充電、上網、擦鞋、借傘、人臉識別取紙、醫藥箱等近10項服務。“我感覺這不像公廁,倒像一個便民服務站,這種改造非常棒。”李國棟説。
江寧區勝太東路南側的秦淮河公園內,一座公廁剛剛開放。南京日報記者看到,公廁外觀是東晉古風的中式設計,內部也增加了不少服務功能。開水間24小時不間斷供水,閱覽室裏擺放了坐椅和書報,市民除了休憩,落地玻璃窗外面就是秦淮河風光,休閒區還將設置自動售賣機。“環繞的音樂聲,智慧的空調和通風系統,確保環境優雅、四季如春。”工作人員介紹。
南京日報記者注意到,這些公廁多為各區主打的精品公廁,大多位於遊園綠地旁,環境優美。如堯辰路公廁旁是新改造的山體公園,龍蟠中路、建鄴路、長虹路等處的公廁則是沿內外秦淮河風光帶而建。
市城管局設施建設處副處長朱亞楠告訴南京日報記者,2017年我市開展“公廁革命”,利用一年時間升級改造了799座城市公廁,全部達到一類、二類標準。公廁的首要任務是滿足市民最基本的如廁需求,如良好的通風處理、更加光亮的室內環境、獨立封閉的廁位、自動感應沖水潔具等。尤其是兩年前還很稀有的第三衛生間,如今成了一類公廁的標配。洗手液、廁內扶手、置物臺、掛鉤等人性化設施,使如廁舒適度明顯提升。在達到這個國家標準之外,一些公廁還根據自身條件進行服務功能的延伸,如免費上網、提供熱水、智慧化設施配置等,這種便民化的內容,體現出公廁的服務水準在不斷提高。2018年南京市計劃新改建85座城鎮公廁,目前已完成51座、在建34座。(南京日報 記者 何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