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環保 >> 正文

南京市強力推進垃圾分類

2018-11-20 13:33:29    來源:南京日報     編輯:羅毅     責編:程茜    

  原標題:居民小區積分兌換,單位未履行義務吃罰單 我市強力推進垃圾分類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res07_attpic_brief

  一款新型智慧垃圾分類投放箱近日亮相常府街二條巷,吸引不少附近居民的好奇目光。居民通過註冊成為會員獲得積分賬戶,在交投可回收物後即可獲取一定數量積分,使用積分可以為手機充值或轉為微信紅包。 徐琦 攝

  11月6日起,一項針對機關事業單位、社團組織、公共場所管理單位、公共服務企業的垃圾分類專項執法,在全市拉開大幕。執法首日,有6家未履行垃圾分類義務的單位吃了罰單。

  從2017年底黨政機關率先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到今年城鄉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再到現在對推進不力的單位“動真格”,無不在傳遞一個強烈的信號——南京,正在強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 

  南京日報記者採訪發現,近年來隨著垃圾分類宣傳的深入,越來越多南京人實現了“要我分”到“我要分”的轉變,垃圾分類正成為人們的生活新時尚。 

  從城市到農村,垃圾分類成為很多人的“習慣”

  目前南京全市日産生活垃圾已突破7000噸,未來還將繼續增長。2017年,南京被列入全國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46個城市之一。按照《南京市單位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實施方案(2017—2020年)》計劃,到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要達到35%以上。為此,社會各界迅速行動起來—— 

  在居民小區,將垃圾分類投放兌換積分,再用積分兌換日用品,已是不少市民的生活習慣。 

  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團組織、公共場所管理單位、公共服務企業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市人防辦每天收集的可回收物、有害垃圾都要進行登記,數量精確到“件”。 

  在校園,垃圾分類宣傳融入幼兒園到中學的課堂。發放讀本,利用班會時間普及相關知識,利用可回收物製作創意作品……垃圾分類實現從娃娃抓起。 

  部分街道試點全域實施垃圾分類。寧海路街道通過多形式宣傳推進垃圾分類,街道所有公共區域、部分單位和小區已投放垃圾分類設施。 

  鄉村也在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八卦洲街道1008名黨員深入1.2萬戶村民家庭開展宣傳指導,只用了1個月就實現了垃圾分類全覆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閉環運行”打造了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的“樣板”。 

  ……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000余個住宅小區、2000余家單位和600余個行政村開展垃圾分類;12個街道正全域推進垃圾分類;農村已建成有機垃圾資源化處理點150個、分類收集分揀站99個,配備分類垃圾桶37萬餘個。 

  從“要我分”到“我要分”,一個個瓶頸被突破

  作為一項系統工程,垃圾分類不可能一蹴而就,實施過程中必然面臨各種困難。如何提高市民參與率?如何激勵低值物品回收?如何就近消納餐廚、果蔬垃圾?相關部門克難前行,探索出新路徑、新舉措、新模式,一個個瓶頸被突破。 

  “7公斤舊報紙,一共980個積分。”日前記者在浦口區林景雅園小區採訪時,跟居民王忠幗一起將舊報紙拿到回收兌換亭。這些積分不僅可以兌換日用品,還能抵扣物業費或兌換體檢、遊樂項目。多形式積分兌換激勵下,該小區垃圾分類居民參與率達到80%。

  “回收進小區,分類有積分,積分可兌換”,這一始於棲霞區堯化街道的“垃圾換物”激勵模式,如今已覆蓋全市550個垃圾分類示範小區和廣大農村,讓越來越多市民從“要我分”轉變為“我要分”,參與率和分類品質顯著提升。 

  垃圾分類過程中會産生大量玻璃瓶、泡沫盒、塑膠盆等,它們體積大,運輸、存放成本高,廢品收購個體經營者覺得利潤極少或者無利可圖,普遍不願意回收。城管部門依託各區建立的垃圾分類貯存分揀中心,將“垃圾換物”回收的低值物品統一進行分類暫存,再交給下游企業回收再利用。浦口區新近投用的垃圾分類貯存分揀中心,配備了切割機、打包機等專業設備。廢舊紙板紙張、塑膠瓶、廢舊金屬等進入打包機,通過多次壓縮,“吐”出高密度立方體包塊,節約了存貯空間和運輸成本。 

  為解決餐廚垃圾、果蔬垃圾的就近就地消納處理問題,鼓樓區鄭和南路菜場安裝了一台環保生物廚余機。菜梗菜葉、魚肚魚腸等垃圾投入機器後,先粉碎,然後在發酵艙內發酵,出來就是黑色的有機肥。目前,全市累計有30余家單位、9個農貿市場設置了這種小型處理機。江寧湯山街道湖山社區則另辟蹊徑,用蚯蚓實現廚余垃圾的就地利用。蚯蚓把菜葉、果皮等廚余垃圾“吃”進肚子,經過消化排出富含微量元素的有機肥。一個蚯蚓廚余堆肥箱,一個月能生産約150公斤有機肥,用於當地農戶種植瓜果蔬菜。 

  垃圾減量效益凸顯,自覺自治任重道遠

  垃圾分類産生的效益,正在逐步顯現。

  日均垃圾處理量下降39%;一年節約垃圾外運成本約80萬元;菜梗菜葉、廚余垃圾通過生物處理,一年可産生近千噸有機肥供農業使用……這是八卦洲街道開展垃圾分類8個多月來的“成績單”。上壩村居民吳繼生告訴記者,現在全家人有了強烈的垃圾分類意識,每天都能準確分類投放。

  不過,從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到末端處理,南京依然任重道遠。例如,佈局緊湊的老舊小區,單元樓下沒有足夠空間擺放分類垃圾桶;鬧市區林立的沿街餐飲店,餐廚垃圾尚未實現統一收運、專業處理;市民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有待提高;至今還沒有成規模的廚余垃圾集中處理設施,等等。 

  南京日報記者從市城管局獲悉,南京市正在推進全市餐廚廢棄物統一收運和無害化處理工作,城東、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等垃圾分類處理項目建設也在推進中。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垃圾分類是一項龐大而系統的工程,需要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單位,都以‘減量、循環、自覺、自治’為規範參與其中,共同提升城市人居環境,引領綠色文明新風尚。” (南京日報 記者 李芳 馬金)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