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百歲老人五世同堂其樂融融 家訓入族譜 傳承好家風
南京江寧區谷裏街道周村社區槽坊村村民王明南今年100歲高壽,雖已不太能説話,但精神很好,而且子女和睦相處、孝順體貼,這個五代同堂之家生活其樂融融。問起優良家風的秘訣,老人的大兒子王正祥説,得益於父親的言傳身教,以及王氏家族的家規家訓,尊老愛幼、勤勞勇敢的家風代代相傳。
1月21日,南京日報記者來到王明南如今居住的谷裏街道新民花苑,因為天氣寒冷,老人躺在床上,大兒子王正祥將午飯端至床前,貼心喂食。“與人為善,坦蕩真誠,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一旁,老人8歲的小重孫子正在誦讀家訓。
“在父親看來,他這輩子做得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就是參與整理撰修《王氏族譜》。”王正祥指著一本藍色封面的冊子説。這本歷時4年修訂完成的族譜,有90多頁,分為王氏三槐堂源流、字輩排序、族規族訓、王氏族譜等章節,記載了谷裏街道周村社區槽坊王氏太原三槐堂一脈的家史。
“很多老人相繼過世讓我們意識到,倘若再不付諸行動,歷史將再無人知曉。”王明南的堂弟、參與《王氏族譜》編撰的王明權説,2007年來,他聯合王明南、王明哲等其他5個“明”字輩的兄弟,開始了修撰族譜之路。他們先後走訪山西、河南、安徽等多個地方,查閱典籍資料,實地查證宗譜,蒐集家規家訓,聽當地族係老人講家族故事,通過大量的回憶、走訪、考證,終於在2011年完成對《王氏族譜》的修編。
“用而不奢,儉而不吝,衣莫厭舊,食莫貪豐。”“文明家庭,守法為榮,權利義務,自覺履行。”“鄰裡相處,以和為重。”……經過整理,544個字《周村社區槽坊王氏家訓》和10條《周村社區槽坊王氏家規》被一同收錄在王氏族譜中,影響著整個大家族的道德風尚和處世理念。
為了使好的家風家訓不流於形式,每年清明節王氏家族都要舉行祭祀活動,集體誦讀家規家訓、對優秀行為提出表揚、對不良嗜好及時制止,這已經成為整個家族的傳統,也使家族世代相傳的精神內核有了更好的傳承延續。
“王老言傳身教,家裏的子孫都很有出息。”説起王明南,街坊鄰居都讚嘆他是“一輩子的老好人”,做了50多年的賣肉生意從未“缺斤少兩”,平日裏遇到有人上門討米,總會熱情相邀他們到家中吃飯。如今,王明南的兒子媳婦、女兒女婿、孫子孫女、曾孫、玄孫等共有47人,已是五代同堂,一大家子友好和睦、勤勞善良、姑嫂無爭,女兒們一週回來看望父親兩次,兒子陪伴左右、悉心照顧,一家人先後獲得江寧區“五好家庭”和“文明家庭”的稱號。
王正祥表示,家風于他們而言,更多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他們家,孩子小時候睡前故事常常是家族史,識字後要誦讀家規家訓。“我們不要求孩子對這些家規家訓倒背如流,但希望通過良好家風的熏陶,讓他們從小養成懂禮貌、守規矩的好習慣。”(南京日報 記者 杜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