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澳大利亞家庭醫生與中國同行分享經驗 服務越好收入越高 農村待遇超過城市
由常州市金壇區衛健局家庭醫生協會主辦的“家庭醫生工作坊連續培訓項目”3月11日在金壇區開幕。來自澳洲醫療機構的資深專家,向中國同行介紹澳大利亞家庭醫生制度的做法和經驗。
目前我國大約有1億糖尿病患者和2億高血壓患者,而在一些發達國家,這些慢性病的發病率持續下降,除了較好的醫保政策、完善的醫療組織架構外,家庭醫生功不可沒。澳大利亞最大的醫療組織——維多利亞州莫納什醫療機構的資深家庭醫生坦尼告訴新華日報記者,澳大利亞全國有2.5萬名家庭醫生,每名醫生大約負責1000至1500名居民的生命全週期服務,包括日常疾病的診療、健康管理、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導等等。政府為所有公民提供免費的醫療保健服務,每位居民至少要與一位家庭醫生簽約,此外還可以選擇牙醫等。居民生了病如果不經過家庭醫生首診就轉診到上級醫院,那麼上級醫院很可能不接診,醫保也不予報銷,而病人自費則非常昂貴。家庭醫生提供的服務品質越高、信譽越好,那麼找他簽約的居民就越多,他的收入也就越高;如果他忙不過來,可以聘請藥劑師、公衛人員等加盟他的團隊。
坦尼醫生透露,澳大利亞許多家庭醫生也不願意到農村偏遠地區服務,政府通過稅收調節的方法鼓勵他們到農村去,並在農村建好診所免費提供給醫生使用。通常農村的家庭醫生年收入可達50萬澳元,而城市的家庭醫生收入只有二三十萬澳元。
澳大利亞家庭醫生通常會對簽約居民每年進行一次健康情況調查,篩查出一批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高危人群,然後分門別類對他們進行健康管理。
金壇區衛健局局長袁永煒介紹,目前金壇正在推行家庭醫生職業化,重點人群的家庭醫生簽約率為75%。江蘇省基層衛生協會會長夏迎秋説,家庭醫生提供的是“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週期”的服務,是落實分級診療的基石,只有讓更多的基礎疾病解決在基層,才能緩解大醫院一床難求的窘境。(新華日報 記者 仲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