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穿越生態敏感區,為保護飲用水源地、保護江豚 4號線二期環評處處“小心翼翼”
地鐵下穿經過長江,為了保護江豚小精靈,地鐵施工及運營時要長期對震動、噪聲和地下水變化進行監測。近日,過江地鐵線路4號線二期環評報告全本公示,因為線路經過多個生態敏感區,這份環評報告和之前其他線路比顯得格外嚴格。
環評文本介紹,地鐵4號線二期工程主要位於江北新區,全部為地下線路,同時涉及到鼓樓區、建鄴區。線路西起珍珠泉站,沿浦烏路、定山大街,下穿長江、潛洲、江心洲、夾江,到達南岸後沿草場門大街接入一期的起點站龍江站。二期全長約10公里,共6個站點,其中有2個換乘站,建成後將成為江北、主城、仙林連通的交通骨幹線網,大大方便江北新區居民出行。
南京日報記者從環保部門了解到,4號線二期環評和其他線路環評最大的區別是,工程盾構經過多個生態敏感區——下穿夾江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江浦—浦口飲用水源二級保護區、長江大勝關長吻鮠銅魚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和南京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等,像這樣下穿經過這麼多保護區的地鐵線路,在南京還是第一條。
正因如此,4號線二期的環評和建設顯得尤為“小心翼翼”,環境保護被放在整個環評文本中最突出的位置。環保部門介紹,通常情況下,建設項目的環評報告重點關注的是建設過程中廢水、廢氣、噪聲、固廢等的産生和處置,但4號線二期建設時要注意的遠遠不止這些,環評標注了更多嚴苛的注意事項,多次用到了“禁止”二字,這在以往的環評報告中並不多見。比如禁止一切破壞水環境生態平衡的活動以及破壞水源林、護岸林、與水源保護相關植被的活動;禁止向水域傾倒工業廢渣、城市垃圾、糞便及其他廢棄物。環評書還對線路的站點和配套設施設置進行了特別説明:盾構不得佔用長江各類岸線,下穿夾江、長江,不得在保護區內設置站點和施工場地。
南京日報記者注意到,這份環評中還提出了要建立軌道交通噪聲、震動、地下水等環境影響的長期跟蹤監測機制。環保部門介紹,4號線二期經過水源保護區和動物保護區,施工時要將環境影響控制到最小。尤其是江豚,這些小精靈對水環境指標的要求格外高,它們對聲音的反應尤其敏感,施工時造成的震動、噪聲,會不會對它們的生存環境帶來影響必須提前考慮。
據悉,環評提出對噪聲、震動、地下水進行監測的建議已經被建設單位採納。4號線二期年內就將動工,建設時將實施環境管理與環境監測計劃,投入使用後,還將繼續監測,並根據結果及時採取相應的環保措施。(南京日報 記者 江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