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液壓設備“上雲”、電池智慧化、智慧“油管家”——工業互聯,為傳統行業導航賦能
3757家企業入雲,404家企業設備連網,21517個設備實時監控……6月20日,首屆世界工業和能源互聯網博覽會在江蘇常州拉開大幕。現場最顯眼位置,航天雲網鋪展開的一張“常州工業大網”——企業運維、設備運行、服務延伸,都可以通過一組組“數據”協同相連。
新華日報記者在博覽會上的所見所聞,是常州乃至江蘇“工業互聯”的一個縮影。最新數據顯示,全省已建成42個省級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評選出17個省級優秀工業APP。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成為“上雲企業”的發展方向,不少傳統企業,正通過“互聯互通”提升效率,放大價值,實現轉型升級。
上料、機械分揀、加工打孔、搬運傳輸、裝配、分類儲存……透過中國電信展臺的大螢幕,可以看到數字化生産線正在作業。“不少傳統製造工廠,都通過數字化生産線建設,實現設備數據的集中,再通過數據分析優化生産,減少次品率,提升産品品質。”中國電信常州分公司負責人姚巍峰介紹,汽車製造、機械設備製造以及紡織業等亟待通過“數據”賦能,探索更多“新模式”。
“常州製造的液壓設備銷往全國,千里之外,如何確保高品質的售後服務?這成為製造企業最普遍的課題。”航天雲網數據研究院(江蘇)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顧益剛説,目前,液壓售後産品通過“上雲”,實現運行參數隨時可控,對可能發生故障的設備發出“預警”信息,跨區域“追蹤”,提升製造商的服務效能。
面對國外設備數據封閉、國內設備協議紛雜、老舊設備沒有數據介面等現狀,曾在意大利國家鐳射實驗室工作多年的青年創客張翀昊,建設起天正I-Martrix工業互聯網平臺,首創電磁信號遞歸計算,解決裝備信息化難題,面向中小微工業企業提供設備物聯、企業徵信、金融産品、智慧工業、工業書庫等數據服務。
能源領域也正通過“互聯網+”不斷實現優化,構築行業“生態圈”。常州本土企業星星充電把新能源汽車充電做到極致。展區現場,150千瓦充電樁智慧分配電流,4槍直流充電樁滿足4輛車同時充電。“這臺液冷大功率充電機,10分鐘續航400公里,目前已在歐洲市場投入使用。”星星充電展區負責人周維根指著新能源汽車能源智慧應用生態系統沙盤説,“未來是充電機器人和無線充電的時代。”眼前的無線充電樁,具備語音控制、自主識別車輛等功能,此外,智慧化電池可以自主判定是否需要充電,無需人工干預。
“隨時感知”的物聯網時代,正在將無處不在的太陽能變得更加智慧、可控。在天合光能展區,記者獲悉,去年該企業已聯合國內外優勢企業及科研院所,成立天合能源物聯網産業發展聯盟,並成立新能源物聯網産業創新中心,在東南亞、南亞建立光伏發電等生産基地,並計劃與更多合作夥伴共建能源物聯網生態圈。
“通過智慧化平臺管理,油品全程‘可追溯’,加油服務網點提供的什麼油,用戶明明白白。”在中民能源展區,記者看到一個智慧“油管家”,劣質油、走私油、無票油等不規範行為在 “互聯網+”的智慧監管下無處遁形,“數據”時代正展現一個更為規範標準、安全環保的油品市場。
創新不僅是互聯網賴以生存發展的基因,而且也是高品質發展的第一動力。本屆博覽會首次大規模展示能源互聯網應用成果,吸引涉及工業和能源領域企業77家,集聚全球Honeywell、itelligence、華為、航天科工、百度雲、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業界巨頭,從人工智能、雲計算與大數據、工業軟體及綜合解決方案、數字化工廠等方面充分展示工業和能源互聯網應用成果及生産實踐。(新華日報 記者 王夢然 萬小珍 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