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年輕時存入“志願服務時間”,60歲後兌換“養老服務時間” 鼓樓“時間銀行”全區通存通兌
年輕時參與志願服務,60歲以後用“服務存款”兌換享受“被服務”,南京市鼓樓區在全市率先打造的首個區級“時間銀行”,目前已有3個支行、23個網點,直接服務4235人。22日,江東支行正式掛牌,區民政局負責人介紹,在“時間銀行”有“存款”的居民,可在全區範圍內“通存通兌”。
退休醫生王莉作為一名專業人士,她的志願服務對象中包括家住汽輪七村的八旬老人趙大爺。趙大爺曾獲“南京十大好人”稱號,“時間銀行”賬戶裏獲贈了80個小時的“存款”。老人近期身體狀況不佳,家人遂點擊鼓樓時間銀行小程式,申請“醫療護理”服務。王莉“接單”後,立即上門查看病情,悉心照護。以“擦浴”服務計算,趙大爺的“存款”可以用160次。
鼓樓區時間銀行負責人史秀蓮介紹,該區“時間銀行”實行“政府主導、統一管理,通存通兌、統一標準,數據集中、統一平臺”,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社會組織運營管理的運營模式推行。居民之間可實現提供服務“存時間”、下單接單“用時間”的公益互助,沒有相應志願者提供服務的項目,則由社會組織負責接單。
早在2012年,我市就啟動了“時間銀行”試點工作,分別試點建立了社區級、街道級“時間銀行”。去年,我市在鼓樓建設了首個區級“時間銀行”,並設計開發了線上“時間銀行”平臺,目前已由市政府總結並擬向全市推廣。
“時間銀行”可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慰藉、家政服務、行政代辦、家電維修、社區康復、法律諮詢等服務。志願者的註冊則在手機端完成,並可前往相應網點登記,通過專業培訓後執證上崗。線上平臺可實現服務監管、存取時間和雙向評價,使“互聯網+志願服務”成為互助式養老的新模式。(南京日報 記者 于潔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