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6月29日至6月30日,由中國藥科大學和中國藥學會藥物經濟學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第十一屆華夏藥物經濟學與衛生技術評估論壇在南京召開。本屆論壇圍繞“亞太地區循證衛生決策:價值框架與證據應用”這一主題展開。

第十一屆華夏藥物經濟學與衛生技術評估論壇現場 供圖 中國藥科大學
50多位知名專家,與來自政府部門、醫療機構、醫藥企業、海內外高等院校等領域的400多名精英學者齊聚一堂,就“衛生決策中經濟證據的發展與應用、上市後藥品價值證據的應用、研究品質與人才培養、重點疾病領域的證據研究、患者報告産出與衛生技術評估、醫保準入國際經驗及藥物經濟學研究方法與規範進展”等藥物經濟學與衛生技術評估領域的7個熱點、焦點問題展開討論,積極分享前沿理論知識,深入探討最新技術手段,為促進藥物經濟學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建言獻策,為完善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政策提供智力支撐。

第十一屆華夏藥物經濟學與衛生技術評估論壇現場 供圖 中國藥科大學
中國藥科大學國際醫藥商學院院長馬愛霞介紹,華夏藥物經濟學論壇于2009年在香港發起,至今已舉辦十屆,論壇旨在提供一個決策者、研究者和醫藥企業代表多方交流的平臺,以推動亞太地區藥物經濟學與衛生技術評估的發展。

中國藥科大學國際醫藥商學院院長馬愛霞致辭 供圖 中國藥科大學
德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藥科大學校長來茂德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近年來,我國醫藥行業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一是發展規模日益擴大,二是創新藥物研發速度顯著加快,三是人民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為政府、高校、部門、企業搭建一個優勢互補、合作交流的平臺,匯聚眾智,探求“良方”,為助推亞太地區藥物經濟學與衛生技術評估發展、追夢中國醫藥長遠未來獻計支招。

德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藥科大學校長來茂德致辭 供圖 中國藥科大學
據了解,藥物經濟學與衛生技術評估在提高醫療衛生服務、“性價比”和促進醫保事業的健康發展中有著積極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藥物經濟學與衛生技術評估研究取得了長足進展,目前已有十余家專業機構形成了一些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在學術界産生了積極的影響。但由於我國這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進展較慢,衛生技術評估在相關政策制定過程中的基礎性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顯現,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尚處在起步階段。
本次論壇分為兩個會場,除主會場的專家演講外,還在分會場設置了獲獎論文交流及生命品質測量培訓班。在獲獎論文交流環節,來自國內各大高校藥物經濟學專業的青年學者們積極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並接受專家點評。
作為新興交叉學科和科學評估方法,藥物經濟學和衛生技術評估在世界各國醫療界、衛生界及醫療保障領域得到了普遍重視和廣泛應用。通過建立相關研究機構、配套管理體系和部門協調機制,可實行規範而嚴謹的藥物經濟學研究和衛生技術評估的程式,為藥品診療服務、納入醫療報銷範圍、制定定價機制實行定價管理、控制醫療費用、提升醫療資源的配置效率等提供了科學依據,使醫保基金能夠更加合理地選擇適當的醫療技術和藥品,在保障國民基本醫療權益的同時確保醫療保障體系的健康運行。(文 姜晨 李洪超 編輯 顧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