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掃除一好百好的“認識盲區”——二論“問問‘有沒有’ 想想怎麼幹”
7月1日一張照片熱傳網絡:模擬試驗中50個孩子分佈在一輛公交車周圍,坐在車上駕駛位的人卻一個都看不到。這告訴我們,不管是視角的“盲區”還是其他盲區,一旦認識不到,就可能帶來危險。要規避風險、少犯錯誤,就應對“盲區”保持足夠警惕。
在近日舉行的全省縣(市、區)委書記政治能力建設專題培訓班開班式上,省委書記婁勤儉提出的一個“認識盲區”問題同樣令人警醒——“有沒有認為經濟好就一好百好,看不到其他方面發展短板的認識盲區?”問一問“有沒有”,想一想怎麼幹,有助於廣大黨員幹部在對標找差、發現並解決問題中鏗鏘前行。
作為東部沿海發達省份,江蘇經濟綜合實力強、製造業基礎雄厚、新興産業蓬勃發展、人力資源豐富,經濟社會發展一直走在全國前列。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省地區生産總值連跨三個萬億元臺階,2018年首次突破9萬億元,總量達9.2萬億元,增長6.7%左右。經濟發展好、各方面數據比較“好看”,這是很多人對江蘇的印象,也是江蘇很多領導幹部的內在認知。但是,經濟總量“一好”,是不是意味著其他方面也都“百好”呢?對這個問題,還是要辯證、理性、客觀看待,防止存在“認識盲區”。
比如,江蘇經濟總量很大,增速較快,但與經濟增速相比,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常常“掉隊”,居民收入增速趕不上GDP增速,居民富裕程度還不夠高,在教育、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還有不少“痛點”“堵點”。又如,江蘇是製造業大省,實體經濟發達,但不少産業處於全球價值鏈、産業鏈中低端,許多産品附加值不高,掙的仍是一點勞務費、辛苦錢,急需向産業鏈高端延伸。再如,江蘇環境資源容量不大,開發強度卻很高,蘇南不少地方的開發強度已超過國際警戒線,生態環境上,江蘇還沒有邁過高污染、高風險的階段,一些突出的環境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承載之間的矛盾仍然較大,等等。
這告訴我們,在“經濟好”的同時,江蘇未必“百好”,有的問題甚至已成為高品質發展的突出短板。若是“一葉障目”,看不到這些“不好”,就有可能陷入盲目樂觀、沾沾自喜的迷醉,錯過發展的良好機遇;若是“一俊遮百醜”,有意無意忽視這些“不好”,就可能自欺欺人,導致對問題正視不夠、解決不力。當前,黨中央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其中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檢視問題。問題怎麼檢視?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意識到並及時消除一好百好的“認識盲區”,看清自己的短板和不足,強化走在前列的大格局、大視野、大擔當。
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在我省的具體化,也是我省發展思路和工作舉措的根本遵循。掃除一好百好的“認識盲區”,就是要以這一目標要求為指向進行再審視、再對照、再深化。具體來説,在“經濟強”方面,要強化創新驅動,抓住技術變革的機遇,推進自主可控的先進製造業體系建設,把江蘇加快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在“百姓富”方面,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推進蘇北農村住房改造,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在“生態環境美”方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積極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紮實推進“263”專項行動,努力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江蘇;在“社會文明程度高”方面,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挖掘利用紅色資源,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提升公民文明素質,一步一步把總書記勾畫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切實推動江蘇高品質發展走在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