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首次專門圍繞産業發展推出系統性頂層設計 蘇州造“硬核”:古城保護再升級
蘇州古城保護迎來新一輪大升級——該市近日下發《姑蘇區産業空間佈局規劃》,這是古城區首次專門圍繞産業發展制定的系統性頂層設計。姑蘇區將重點打造四大産業功能區,包括古城核心區在內的19.2平方公里歷史城區,主攻文旅産業,切實擔負起古城保護核心使命。
兩個月前,蘇州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姑蘇區工作。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周乃翔用名城之“核”來強調古城之於蘇州的意義和內涵:“古城是蘇州的根脈所繫、靈魂所在,無可取代,姑蘇區要切實承擔起保護主體責任,下好古城保護‘先手棋’!”
讓古城保護站上“C位”
古城保護,是姑蘇區與生俱來的使命所在。1982年,蘇州躋身全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城保護至此成為蘇州的天然使命。數十年來,歷屆蘇州市委、市政府始終把古城保護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實施一系列重點工程。2012年,蘇州撤銷原平江、滄浪、金閶三區,合併成立姑蘇區,同時加挂全國唯一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牌。蘇州市委、市政府為此作出一系列重大政策調整和工作部署,設立古城保護基金、為古城保護立法、實施“六大工程”,蘇州古城保護工作邁出新步伐。
蘇州市委常委會專題研究一個區的工作極為少見。尤為難得的是,這一會議釋放一個重要信號:蘇州擬將研究區別於其他板塊的考核辦法,真正把“古城保護”擺上姑蘇區第一要務。
姑蘇區連夜召開區委常委會,研究部署落實舉措。蘇州市委常委、姑蘇區委書記、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黨工委書記黃愛軍説:“這是姑蘇區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市委讓我們輕裝上陣,在做實做亮名城之‘核’上大做文章。我們必須扛起這份使命和擔當!”
作為蘇州的政治、文化、教育、旅遊中心城區,從保護古城、服務百姓和遊客的角度看,姑蘇區擁有當之無愧的首位度。但在蘇州10個板塊的考核排名中,始終因GDP墊底而被人質疑其“首位度”的成色。姑蘇區區長徐剛説,未來,古城保護是蘇州不可替代、無可比擬的關鍵,全力以赴做好古城保護大文章就是姑蘇區的核心競爭力。讓古城保護站上“C位”,也是提升姑蘇區首位度含金量的核心所在。
為古城保護掃清障礙
如今,有著2500多年曆史的姑蘇城,正煥發出越來越迷人的風采。
秘訣在於一個“減”字。今年“五一”小長假,蘇州拙政園試行實名制分時段預約,交出遊客“負增長”報表:假期客流量從每小時9000人次降至3000人次。百年老街觀前街勸退100多家違規商戶,交出載體資源“閒置”表。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減”字訣帶來難得的“加法效應”:門票收入減少,遊覽體驗感直線上升;營業收入下降,卻為發展佈局騰挪出近萬平方米高品質空間。
“觀前街寸土寸金,一下子騰出這麼多空間,以前想都不敢想。”姑蘇區發改局副局長韓曉慶説。觀前街集聚20多家老字號,是重要旅遊目的地,沿街地段堪稱千金難求。但由於市場純粹以經濟利益為導向,近年來矛盾也愈發凸顯,緊挨豫園商城的西側有8間店舖,長年經營炸串、烤魷魚小攤點,環境臟亂差,成為市民和遊客重點投訴對象。去年10月,姑蘇區全面啟動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提升行動,觀前街作為城市窗口地帶被列為重點整治對象,取締26家油煙異味餐飲店;姑蘇區“四類”行業整治行動中,觀前上百家違規小餐飲店被勸退。
百年老街“變身”,是蘇州古城保護更新的縮影。“古城是古的舊的,但不應該是臟的亂的。”在姑蘇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朱建春看來,姑蘇區環境整治工作和徵收搬遷“掃尾”工作,解決古城管理多年積累的“老大難”問題,環境面貌得到極大改善,騰出新的發展空間,堪稱一舉多得。
為古城保護造就“硬核”
7月初,舞臺版崑曲《浮生六記》在巴黎首演,又作為文旅部“聚焦中國”推薦劇目亮相阿維尼翁戲劇節,讓法國觀眾連呼“驚艷”。在世界文化遺産滄浪亭,浸入式園林版崑曲《浮生六記》定期上演,讓“昆迷”們流連忘返。
園林版崑曲《浮生六記》的誕生,是姑蘇區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最新探索。滄浪亭是清代文人沈復《浮生六記》故事的發生地,園林版《浮生六記》將舞臺設在這裡,拉開一個世界級“雙遺産”大舞臺。去年8月,這臺由姑蘇區精心打造的“戲劇+”創新文化項目首演大熱,一下子連演60場。2019年4月,該劇2.0版本推出後大賣,網上一票難求。
“無論是商業還是旅遊,都離不開文化之魂。”姑蘇區副區長單傑介紹,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是蘇州古城最大的優勢,將這些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産業發展優勢,是姑蘇區精心織就的保護與發展“雙面繡”。
在桃花塢歷史文化片區,以名畫《姑蘇繁華圖》為背景的巨幅新媒體藝術展示圖前人頭攢動。這裡,早在明清時期就是蘇州傳統手工藝重要的生産地與集散地,現今正被打造成新時代姑蘇文化的集中展示體驗區。2018年在這裡舉辦的蘇州國際設計周,通過IP經濟等文創新業態,立體呈現蘇州在城市復興、産業升級、民生改善、文化傳承等領域的創新發展思維和成果,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咖設計師齊齊豎起大拇指。
文化賦能,為姑蘇古城保護造就發展新“硬核”。如今,一大批老廠房、老校舍、老宅子變身“姑蘇69閣”、“5166影視多媒體産業園”、“989文化産業園”等文化創意載體,越來越多的文化人才資本、資源要素在這裡聚集。“這就是首位度的生動體現。”蘇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研究院副院長王勇認為,首位度本質上是文化影響力,唯有注重文化傳承保護,才能在越發激烈的競爭中享有地位和競爭力。(新華日報 記者 王曉映 高坡 陳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