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報記者8月13日從南京外國語學校獲悉,在本月舉行的第31屆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以及第17屆國際語言學奧林匹克競賽中,該校兩名學子成功摘金。
第31屆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共有88個國家的327名選手參賽。中國隊共獲得3金1銀,獎牌數和美國隊並列第二。來自南外的楊駿昭殺出重圍,獲得金牌。
楊駿昭小學畢業于致遠外國語小學,六年級開始接觸信息學。2014年考入南外初中後,由於信息學競賽成績突出,被選入校集訓隊。高一他便進入江蘇省隊,參加2018年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獲得金牌並進入國家集訓隊,獲得保送清華大學計算機係資格。2019年5月份國家隊選拔賽進入2019中國信息學國家隊。
比賽中,選手們每人單獨一台電腦,比賽分別在兩天進行,每次比賽為5個小時,選手需要編寫程式解決3個問題。每個問題會通過不同的數據範圍設定不同的得分,選手可以通過提交解決不同範圍的數據的程式獲得不同的分數。
同樣是本月在韓國落幕的國際語言學奧林匹克競賽,共有來自36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們參加。中國隊斬獲團體銀獎。南外學生吳昊琨在個人賽中獲得金牌及最佳解題獎,這是我國選手第一次獲得此項比賽金牌。
南京日報記者了解到,國際語言學奧賽題目十分難。此次比賽僅3道題,考試時間長達3小時,主要考察選手對陌生語言的推理能力以及與本國語言的結合能力。
吳昊琨曾是2015年南外小升初的第一名,從小就對語言有一定的天賦。從初中開始,他就喜歡研究英語的起源、拉丁語音標的變遷之類。和信息學、物理等學科類競賽不一樣,語言學奧賽幾乎沒有現成的教材,指導老師也基本沒有,吳昊琨都是靠看書或者看國外網站自學,獲得奧賽金牌實屬不易。(南京日報 記者 錢紅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