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近日,“追尋初心,服務寧德”百所高校千名師生閩東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走進霞浦縣水門畬族鄉。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青春築夢”寧德市霞浦縣支教團,以宣講“生態文明建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出發點,結合結合林學院專業特色科普林業知識為落實點,奔赴霞浦縣第十五中學開展教學活動。
出行之前,團隊成員們根據不同的課程特色,精心準備了不同的教學計劃,通過書寫教案、ppt展示與研討相結合的形式展開教學討論。整個教學活動內容豐富多樣,結合支教成員各個專業的基本情況,支教團設立了大學生活介紹、植物知識小講堂、室外實踐、文學知識講授、垃圾分類知識普及等課程。
支教團以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熱情洋溢的實踐熱情,為霞浦縣第十五中學的莘莘學子帶去教育的一縷春風、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志願者和孩子們在教學口前合影
8月6日,霞浦縣第十五中學的學生們以陽光般的笑容歡迎支教團的到來。首先支教團的成員們依次上臺將自身在外求學的經歷和感悟以故事的形式作交流分享,在交流的過程中拉近了學生們和老師們之間的距離。支教團的成員們通過與孩子們分享“大學生活是什麼樣子”“高三那段難忘時光”“如何選擇大學專業”等,形象地為孩子們勾勒出外面的世界景象,傳遞正能量,激勵學生們認真學習。
隨後,支教團開展了第一部分內容,“生態文明建設”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宣講。宣講中指出新時代對青年的“六點要求”,旨在教育同學們樹立遠大的理想。作為新時代青年要擔負起時代的使命,努力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養,在學習中增長知識、錘鍊品格;在工作中增長才幹、練就本領,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以創新創造貢獻國家。
支教團成員史文竹與李金輝結合自身專業特色,準備了林業知識科普課程,通過介紹“什麼是植物”“植物的分類”“植物葉、花、果結構”“微生物的作用”等,形象生動地講述植物的世界。
在課堂內容講授結束後,支教團的成員們帶領學生走出教室,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豐富有趣的實踐課。團隊成員通過介紹幾種典型植物的辨別特徵、常見植物的經濟與藥用價值等內容,加深了同學們對所認植物的印象。學習新知識的新鮮感覆蓋了所有學生,大家熱情高漲,興致勃勃地與老師們交流自己的奇思妙想。
南京林業大學林學院“青春築夢”寧德市霞浦縣支教團在霞浦縣水門畬族鄉的實踐旅程于8月9日正式結束。離別之際,水門鄉中學的湯校長向大學生們真誠地發出邀請:“我希望有更多的大學生可以來到鄉村課堂,學以致用,以自身經歷幫助孩子們學習成長,也為我國的鄉村教育事業保駕護航。”(文/圖 葛雲芝 編輯 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