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8月初,泰州源怡能源股份公司生物質發電項目35kV 送出工程最後一座鐵塔通過驗收,放線施工隨即進場,預計泰州源怡生物質發電項目8月底架設完畢。4個單項工程之一的沈星變35千伏間隔擴建工程也將於近期實施,整個工程9月底可具備投産送電條件,這就意味著姜堰電網將能夠按照計劃全額消納源怡生物質發電項目發出的清潔電能,比原計劃整整提前了7個月。

施工現場
“施工進展順利的背後,是姜堰電網人不畏高溫的辛勤堅守,姜堰供電人的汗水付出,向社會展示了姜堰供電公司的責任擔當。”國網泰州市姜堰區供電公司副總經理戴亮説。項目早日建成投産,就能早日對周邊秸桿進行收集利用並通過集中供熱促進小鍋爐關停,對環境保護意義重大。給力的施工速度背後,蘊藏著區供電公司多年來形成的精細化管理體系。

工作人員高溫下加班加點施工
總投資3.6億元的源怡項目,是姜堰區重大招商引資項目,以稻草秸稈等為主要燃料,投産後年需生物質秸桿量約22萬噸,折合年節約標煤9.1萬噸,年發電量約為20億千瓦時。熱網同時建設,在項目運行後即可向周邊熱用戶供熱,起到輔助熱源點集中供熱的作用,滿足姜堰區東北片區用熱需求,促進小鍋爐的關停,提高能效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源怡項目的實施,將這些隱性資源轉化為寶貴的電力,開拓姜堰地區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新領域,充分實現資源的變廢為寶和綜合利用,可節約大量的一次能源,同時還能給老百姓帶來一定的經濟收入,可謂是一舉多得的大好事。”國網泰州市姜堰區供電公司總經理姚維俊説。儘管該項工程並網要求時間緊,工程施工任務重,但供電公司提出了“三千三萬”精神的總體要求,即千軍萬馬大會戰、千辛萬苦抓建設、千思萬慮巧施工,實施挂圖作戰。
打破按批次申報工程的常規,開闢綠色通道助推工程建設。2月10日,姜堰公司成立源怡35kV送出工程攻堅工作小組,攻堅小組一成立便組織人員勘察現場,了解整體線路通道情況,積極協調各方力量、統籌相關資源開展並網工程的前期工作。
創新“三方聯席踏勘”工作機制,“流動紅旗”倒逼良性循環。國網姜堰供電公司發展建設部主任袁莉説,姜堰裏下河地區水網密集、精養魚塘蟹塘眾多,立塔、架線通道困難,施工難度大。工程攻堅工作小組創新提出了供電公司、鄉鎮、源怡“三方聯合踏勘”的思路,對接源怡生物質電廠,詳細了解源怡生物質新能源發電的需求和清潔能源替代的相關情況;對接鄉鎮,定期召開協調會,排查解決矛盾,定期召開鎮村協調會,排查發現的問題。
突破常規連續施工,攻堅克難完成施工任務。3月19日,線路基礎土建工程開工,8支土建施工隊相繼進場。面對農田冬小麥收割、稻田泡水、插秧、梅雨、雷雨、颱風等多重困難,5月底,施工隊進現場組立鐵塔,超前完成N1-N9、T5~T7等共18基鐵塔的組立。新光電力工程公司副經理陳翔説,進入6月以後,持續的高溫炎熱天氣,“烤”驗著姜堰供電人的意志。施工人員早上五點多便開工,準備材料、安全交底等各項工作有序進行。(文/圖 王莉莉 李楊 編輯 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