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蘇獲批設立自貿試驗區引發各界熱烈反響 放大溢出效應 促進協同發展
119.97平方公里,是中國(江蘇)自貿試驗區實施範圍的總面積;10.72萬平方公里,是江蘇省的總面積。
顯然,江蘇自貿試驗區只佔全省很小的範圍。那麼,那些非自貿試驗片區如何主動接受輻射,利用自貿試驗區的優勢和成功經驗發展自身?
主動接受輻射 承接溢出效應
“輻射”一詞,在日前國務院印發的江蘇等6個新設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中,共出現了7次。江蘇、山東、雲南都把“努力建成輻射帶動作用突出的高標準高品質自由貿易園區”,列入本省自貿試驗區的戰略定位及發展目標之一。廣西、雲南、黑龍江還根據省內發展情況和承接的重要國家戰略,明確各具特色的輻射方向。
“省內非自貿試驗區片區的地方,應主動接受並服務自貿試驗片區的發展,承接溢出效應。”省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博士後徐清表示,以南京為例,江北新區設立自貿試驗區必然帶動全市發展,那麼南京周邊的非自貿試驗區片市縣就要積極對接,做好産業鏈配套,形成內外聯動的發展格局。同時這些區域應不等不靠,特別是政府轉變職能、提高效率、改善營商環境方面的改革,無論是片區內外都要同步進行。
最近幾年,淮安綜保區一直在加快對接複製上海自貿區的創新做法,多次上門取經,已有“四自一簡”(自主備案、自定核銷週期、自主核報、自主補繳稅款、簡化業務核準手續)等14項舉措落地。“江蘇設立自貿試驗區,我們可以複製推廣家門口的經驗,更接地氣,更有針對性、建設性和可操作性。”淮安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兼綜保區管理辦主任劉曉錄介紹,淮安綜保區跟連雲港有區港聯動合作,還與連雲港港口集團共同組建物流公司,可以更好開展集裝箱公路、水上運輸,異地通關,迅速放行等。與南京自貿片區合作,可利用地緣優勢,在寧淮合作框架下更好融入、接受輻射。
“以前進出口業務最大的不便在於國際結算。”位於江陰的見龍國際有限公司負責人許麗芳表示,江蘇設立自貿試驗區後,企業可以到設在蘇州片區內的銀行辦理國際結算業務,會方便很多。
區內區外聯動 加快協同發展
江蘇自貿試驗區肩負著“打造開放型經濟發展先行區、實體經濟創新發展和産業轉型升級示範區”的探索重任。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明確,三個片區經過改革探索,要形成對標國際先進規則,形成更多有國際競爭力的制度創新成果。
這些優秀成果在推動自貿試驗區內經濟發展品質變革、集聚高端産業的同時,也將給非片區發展帶來新的啟示。
“江蘇省自貿試驗區設立後,應及時總結實踐成果,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最好能成熟一條就推廣一條,縮小自貿試驗區與非片區的差距。”蘇州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中心主任王俊説,可促進自貿試驗區和非片區的人才通過幹部雙向交流或挂職等形式,讓他們在工作中學習借鑒自貿試驗區的體制機制改革,了解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基本理論與實踐。
“複製自貿區經驗做法,目前海關主要體現在促進貿易便利化方面。”南通海關關長夏俊説,江蘇設立自貿區後,南通海關將做好“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兩個方面的工作,推動南通綜保區融入江蘇自貿區。所謂“規定動作”,就是按照國家規定,加快促進國務院關於支持綜合保稅區高水準開放高品質發展的21項舉措在南通落地,推進相關産業、企業入區發展。所謂“自選動作”,就是主動研究江蘇自貿區的相關優惠政策,積極探索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之間的跨區合作,助力南通綜保區成為複製推廣江蘇自貿區成功經驗的“試驗田”。
總部位於太倉市的佳格食品集團是一家台灣上市公司,目前在廈門、內蒙古等地設有生産基地,且在上海成立了投資公司。佳格總經理特助唐偉倫説:“佳格在廈門的生産基地位於當地自貿試驗區內,負面清單、兩岸貿易投資便利化等舉措使我們享受到不少優惠,期待江蘇自貿試驗區的探索經驗可在太倉複製,讓企業享受更多紅利。”
多重機遇疊加 更大範圍賦能
從“一帶一路”建設、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到上海、江蘇、浙江甚至沿海地區自貿試驗區全覆蓋,伴隨著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江蘇省發展機遇空間不斷拓展。
王俊表示,眾多時代機遇共同交織,為江蘇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廣闊舞臺。一系列國家戰略都致力於打造一個開放的、要素自由流動的、廣闊的市場,推動構建統一標準的營商環境,這也將會促使長三角地區、長江經濟帶區域的城市之間彼此協同發展,共同進步。其次,江蘇自貿區和長三角地區固有的開放經濟特色,可以把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的企業、商品、服務、人員、資本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機聯繫起來,使得對內對外兩個市場有機結合,江蘇要善於把握各類機遇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在加強江蘇省自貿區內外協同發展的同時,還應把眼界放得更開,在更大範圍接受輻射、博採眾長。省社科院研究員丁宏説,每個自貿試驗區定位都不太一樣。就上海來説,上海自貿試驗區更多的是發展高端金融業、高端服務業、研發産業等,那麼上海的先進製造業産業以後可能要外移,一旦外移首選就是江蘇和浙江。“一旦江蘇形成産業鏈、價值鏈和産業集群,必定更有優勢。所以需要江蘇自貿試驗區內外地區相互協作,打造新型製造業産業集群和産業鏈條。”
近幾年,張家港富瑞重型裝備有限公司在積極尋找國內外頂尖的工程師。在江蘇自貿試驗區設立後,《總體方案》中關於探索國際人才管理改革試點、開闢外國人才綠色通道、開展外國高端人才服務“一卡通”試點等多項舉措,讓富瑞重裝市場總監王峰對區域內的人才流動充滿期待。“我們公司90%業務是出口,主要和世界500強企業合作,我們會利用並珍惜一切國家政策優勢,吸引國外優秀的工程師加盟,促使我們進一步和世界接軌,成長為一家國際化的公司。” (新華日報 記者 朱 璇 邵生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