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把“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作為壓倒性任務來抓 護一江清水 促綠色發展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江蘇省上下聚焦重點任務精準發力、持續發力,強力推動環境污染、岸線違規利用、“化工圍江”等問題加快解決,取得階段性成效。
2018年12月,國家《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了沿江11省市的163項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其中涉及我省問題17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主動將“化工圍江”納入問題清單,制訂出臺“17+1”問題整改方案,明確要求各地各有關部門落實責任、逐項整改、對賬銷號,下決心打好長江生態環境修復攻堅戰。經過艱苦努力,目前我省長江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取得階段性成效,得到國家肯定。截至8月底,17項披露問題中已有8項基本整改到位。
為護一江清水,2019年以來,江蘇省自加壓力、負重前行,明確將“化工圍江”擺在重中之重加以推進破解,先後出臺化工、鋼鐵整治提升工作方案,制訂負面清單實施細則,嚴禁沿江1公里範圍內新建、擴建化工園區和化工項目。
不容忽視的是,當前,江蘇省長江生態環境建設仍處在十分緊迫、最為吃勁的重要關口。在狠抓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的同時,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系統化治理、整體性推進、精準化落實的要求,江蘇省堅持點面結合、標本兼治、統籌施策、壓茬推進,聚焦污染排放總量高、岸線開發強度大、環境安全隱患突出、生態功能退化等關鍵領域,紮實推進城鎮污水垃圾、化工污染、農業面源污染、船舶污染及尾礦庫治理“4+1”工程,同時大力推進排污口排查整治、水源地整治、岸線清理整治、非法碼頭取締、沿江造林綠化等專項行動,各項工作均取得階段性成效。
在張家港,一個年産值超過200億元、主要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和新材料的新型産業園正在緊張建設中,而園區所在的這塊土地,原本是當地人人皆知的東沙化工園。東沙化工園始建於1993年,曾是當地納稅大戶,但産業層次低、污染排放高、安全隱患大。經不懈努力,張家港市下決心全面完成東沙化工園關停和污染治理,一口氣騰出3000畝土地,重新規劃打造生産、生態協調發展的新園區。
“堅持系統性思維和整體性謀劃,務實推進沿江岸線整治和生態修復,打造長江沿線整治提升的標誌性工程和特色示範段,是推動長江大保護要求落地見效、推動綠色發展探索實踐的創新舉措。”省發改委長江處處長劉旭介紹,2019年以來,圍繞這項具有江蘇特色的創新性工作,江蘇省積極探索打造綜合型、生産型、生活型、生態型四類示範段工程。按照“量體裁衣、各具特色、連片打造、提升標準”原則,突出生態內核、文化內涵,注重連點成片、連片成帶,引領帶動生態修復提升、沿江環境改善。省市縣三級上下聯動,以沿江地方為實施主體,各市、縣、區共儲備提出38個沿江岸線整治提升和生態修復工程,正在有序推進實施。其中,2019年以來重點推進南通五山沿江、江陰濱江、南京幕燕、常州新北區、鎮江世業洲、張家港雙山島、揚州三江營、泰興生態廊道、太倉鄭和生態濕地9個示範工程,著力打造標識度高、代表性強、影響力大的江蘇沿江特色示範段。
作為江蘇省唯一“濱江臨海”城市的地標式景區,南通狼山國家森林公園已成為當地市民休閒鍛鍊的好去處。過去,這裡岸線港口作業粗放,散貨碼頭設施老舊,企業生産工藝落後,群眾生活環境差,是不折不扣的“臟亂差”集中區域。
為啃下這塊“硬骨頭”,南通統籌考慮、分類施策,花大力氣系統打造綜合示範段工程。先後拆遷“散亂污”企業203家,搬遷危舊棚戶、老舊農房2500多戶,騰退岸線5.5公里,新增造林6平方公里,全面推進沿江生態環境修復、城市功能整體提升。
在江陰濱江片區,江陰市提出將主城區30公里沿江、沿河生産型岸線全部轉為生態型岸線,著力打造靚麗的特色示範段。啟動實施“濱江親水工程”,主動騰退韭菜港、黃田港碼頭,加快完成30公里江陰綠道,總長8公里、面積60公頃的濱江生態公園已見雛形,“八公里沿江、十公里運河”生態T臺恢弘呈現,讓“江陰外灘”從願景走進現實。
在南京幕燕片區,老南京人印象中,這裡曾是南京城北的“化工之鄉”。如今,這樣的畫面已成歷史,曾經因高強度開發變得支離破碎的8.5公里長江岸線,已全部整治為生活型示範段,幕燕濱江風光帶、燕子磯濱江公園先後建成並對外開放,生態環境良好,群眾安居樂業。
在蘇州,張家港雙山島、太倉鄭和生態濕地在長江蘇州段的兩端各自打造閃亮綠洲。張家港推動雙山島一體化運作,實施“離島安置”及綜合整治,串聯起一條港城西部的生態長廊。太倉市以長江大保護、鄉村振興戰略為指引,著力打造“三橫三縱”生態走廊,七丫口1500畝郊野濕地已打造成為遠近聞名的“水上森林”。
當前,是江蘇省推進長江大保護和綠色發展的黃金“窗口期”、重大“機遇期”,江蘇將堅持“走在前列”目標定位,共護一江清水、推動綠色發展,讓長江江蘇段碧水綿延、生機勃勃。(新華日報 記者 吳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