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通八達,“樞紐江蘇”聯通天下
隨著江蘇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加快,區域間互聯互通水準持續提升,運輸結構調整成效初顯,對外開放水準不斷提高。當前,江蘇省樞紐型、功能性、網絡化的交通基礎設施體系正在有序豐富,有力支撐“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
中歐班列拉近“一帶一路”
新中國成立時,連雲港港碼頭年久失修,港內淤積嚴重。歷經70年歲月變遷,該港已變身為深水大港,日益繁忙。
新華日報記者近日來到連雲港港碼頭,只見大量貨輪進出,場面壯觀,“新鴻翔”號泊岸貨輪正在卸載集裝箱。“這批貨是汽車配件和醫療器械,將搭乘中歐班列,運往歐洲。”連雲港港口集團工作人員説,法國葡萄酒、哈薩克斯坦糧食等也會通過班列東行返回連雲港向外輸送。
上合組織(連雲港)國際物流園是“一帶一路”倡議下建設的首個實體平臺。1-7月完成物流量1221.57萬噸,同比增長55.03%。連雲港港口控股集團副總裁張子揚表示,依託濱海優勢,深水大港、遠洋幹線、中歐班列、物流場站在連雲港實現“無縫對接”。經中歐班列,貨品從連雲港到德國的運輸時間僅為12天,是海運用時的四分之一。
2019年以來,連雲港港通過加密澳洲、地中海、東南亞、波斯灣、歐洲等滾裝班輪航線,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車輛出口逐漸增加。連雲港港口控股集團生産業務部部長徐衛説,最近,由國內汽車製造企業生産的1580輛汽車在該港通過海運出口沙特阿拉伯和埃及等地。目前日韓、東南亞、澳大利亞等地區過境中亞五國的貨物也越來越多。
中歐(亞)班列成為進一步優化地方外貿條件和投資環境、有效提升産業吸引力的重要渠道。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陸永泉介紹,目前連雲港、南京、蘇州、徐州4市開行中歐(亞)班列,形成“連新亞”“寧歐”“寧亞”“蘇滿歐”等在全國有較強影響力的品牌。連雲港承擔40%以上的新亞歐大陸橋國際中轉出口運輸業務。蘇州、南京中歐(亞)班列通過與本土産業緊密聯動,有效支撐和帶動了江蘇省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對外開放。“蘇滿歐”75%以上貨源來自華東地區,依託蘇州“工業倉”,形成以液晶顯示屏等電子産品為主的貨種結構。“寧亞”江蘇貨源佔比45%,其中僅南京本地貨源就高達39.8%。
下一步,江蘇將重點推進省內中歐班列樞紐節點建設,加快建設連雲港港區域性國際樞紐港,支持沿海港口新開闢通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歐美幹線的外貿班輪直航航線。構建快速暢達的空中運輸網絡,不斷加密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航線航班。
構建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
長江奔騰不息,流經南通,直奔大海。
經過70年發展,南通港已從內河小港,成長為長江流域內外貿貨物中轉基地,集聚貨源的區位優勢日漸明顯,目前70%的貨物吞吐量為長江中上游轉運。
南通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周建飛説,南通港現建有10萬噸級以上泊位29個,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通航。臨港新能源、裝備製造等産業集聚發展,海工産業規模居全國第二,海工裝備佔全國市場的三分之一。通海現代化集裝箱港區一期工程,未來將成為沿江集裝箱運輸內貿樞紐中心、近洋集散中心、遠洋分撥中心。
位於江蘇沿海地區南部、長江入海口北側的通州灣港區,具有通江達海的區位條件,正定位打造江蘇沿海便捷高效的大型出海通道和江海聯運樞紐。為了把通州灣建設成為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點,根據港區規劃批復,通州灣港區規劃深水岸線37.3公里。前期研究表明,網倉洪航道具備提升至20萬噸級航道的條件,冷家沙區域具備建設30萬噸級深水港區的潛在條件。
當前通州灣港區的深水航道、深水碼頭項目正在加快前期工作。圍繞通州灣港區,正在打造江海河、公鐵水一體化集疏運體系,2019年將開工建設通海港區至通州灣港區鐵路一期工程。海啟高速計劃年內建成通車,可通達浦東;通州灣高速計劃2020年開工建設,可通達蘇州。
推進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江蘇省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運輸規劃提出發展目標:到2025年,建成“面向國際、承東啟西、輻射南北、順暢高效”的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到2035年,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其中,要建成江海聯運門戶樞紐,形成以長江和京杭運河江蘇段為骨幹、干支網絡銜接、江海通達的高等級航道網絡。當前,江蘇正持續推進港口一體化改革,優化沿江沿海港口佈局;推進高等級航道網建設,加快淮河出海航道紅山頭至京杭運河段等航道整治工程建設;完善全省高速公路網佈局,續建南京五橋、五峰山、滬通、和燕路過江通道,加快推進南京龍潭、常泰、江陰第三、蘇通第二過江通道等前期工作。此外,航空資源要素優化整合也在加速,機場改擴建項目建設正積極推進。
互聯互通推進長三角一體化
徐宿淮鹽鐵路、連淮揚鎮鐵路連淮段,年底即將通車,蘇北城市全面融入長三角經濟圈指日可待。力爭2020年底建成的鹽通鐵路,將助推蘇北城市加速進入上海都市圈。
連淮揚鎮鐵路重大控制性工程五峰山長江大橋,是目前世界上跨徑最大的公鐵兩用懸索橋,正在如火如荼同步建設的滬通鐵路一期重大控制性工程滬通長江大橋,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度的公鐵兩用斜拉橋。
新華日報記者實地探訪時,只見巨龍般的滬通長江大橋飛架在長江上,兩座高聳的主塔中央,鋼梁間僅存一小段空白。“主跨南北鋼梁相距只剩幾十米。”中鐵大橋局28號墩技術負責人魏曉寧説,南、北引橋主體工程全部完成,主橋即將合龍。
相當於南通版“虹橋樞紐”的南通西站,計劃2020年6月底建成。中鐵建工工作人員喬建新介紹,滬通鐵路、通蘇嘉城際、鹽通鐵路等將共用此站。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後,滬蘇浙皖三省一市構建互聯互通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的步伐越來越快。
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孫華強介紹,長三角合力打通“斷頭路”,在常熟至嘉善高速公路江蘇段建成以及錦淀公路-崧澤大道通車的基礎上,目前在加快推進復興路-曙光路等9條斷頭路項目,年底前爭取全部開工建設。今後將滾動推進斷頭路建設,實現省界處路網全面對接。
江蘇正完善高鐵主骨架,構建江蘇北連京津冀、南接粵港澳、西串成渝、東承上海的綜合運輸大通道,推動長三角區域交通運輸一體化。寧淮鐵路、北沿江高鐵、沿海高鐵、寧揚寧馬鐵路、滬蘇湖鐵路、通蘇嘉鐵路、合肥至新沂鐵路等項目將陸續開建。以南京祿口機場為國際樞紐,無錫碩放機場為區域樞紐,其他客貨運輸機場相互協調、差異化發展的格局正在構建,旨在打造世界級機場群。南通新機場規劃建設也在高標準推進,今後可實現高快速鐵路接入,成為上海航空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共築世界級港口群,江蘇正建設以長江中轉聯運為特色的南京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和以陸海聯運為特色的連雲港區域性國際樞紐港。(新華日報 記者 梅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