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報道(陳小雨):近年來,江蘇省文化建設在探索中前進、在改革中發展,取得顯著成就。江蘇省按照黨中央關於推動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的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努力推動文化建設高品質走在前列,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提供強大精神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省圍繞重大時間節點和烈士紀念日、國家公祭日等重要紀念日,組織開展系列重大活動和群眾性宣傳教育活動,廣泛弘揚雨花英烈精神、周恩來精神、新四軍鐵軍精神、淮海戰役精神。江蘇省先後推出趙亞夫、王繼才等4個全國“時代楷模”、15個江蘇“時代楷模”、224人入選江蘇 “最美人物”、1788人(組)入選“江蘇好人榜”,形成多層次、廣覆蓋的典型示範群體。江蘇省創成17個全國文明城市,總數和佔比均居全國第一;創成187個全國文明村鎮和301個全國文明單位,總數均居全國前列。江蘇省文明城市創建“張家港經驗”、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馬莊經驗”享譽全國,道德講堂、志願服務展示交流會、“八禮四儀”未成年人養成教育等品牌影響廣泛。
江蘇省製作播出中央“馬工程”首席專家電視訪談欄目《時代問答》310集,推出《厲害了,我們的新時代》《馬克思是對的》等廣受歡迎的通俗理論節目,每年組織400萬名基層黨員集中冬訓、組織“百姓名嘴”深入基層宣講10余萬場,組織開展“馬克思主義·青年説”系列活動,建好用好“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江蘇省編制完成《江蘇省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保護規劃》,連續12年舉辦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將運河文化打造為最具顯示度的江蘇文化標識、文化名片。江蘇省淮安市建成大運河重要遺産點段監測平臺、遺産檔案數據庫,組建大運河文化研究中心,打造裏運河文化長廊,建成以中國漕運博物館、中國淮揚菜博物館為代表的運河文化專題博物館群。江蘇省淮安市深入挖掘運河文化所蘊藏的時代價值,將大運河開放包容的特質凝練成“包容天下,崛起江淮”的新時代淮安精神,並在全市大力弘揚踐行。
未來,江蘇省將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按照守正創新要求,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打造文化標識、講好江蘇故事、建好精神家園,不斷構築江蘇文化新優勢,把文化建設高品質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