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銀行2_fororder_農行 wKgAZV7OJmWASlfCAAFsz0eKZ8E583
“不屈的人類”主題微視頻全球網友互動徵集啟事_fororder_b04e067ebed9be115af9e70d8e325b5江蘇銀行_fororder_江蘇銀行_1200x80
南京國博_fororder_國博bannner4
蘇州古典園林獅子林_fororder_wKgAZV7jAtiAe7jwAABTgj-R2kk560沙洲優黃_fororder_沙洲優黃_370x80
首頁 >> 江蘇首頁 >> 創新江蘇 >> 正文

江蘇再譜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2019-09-19 10:12:05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程茜    

  原標題:創新驅動強勁澎湃 轉型升級步履鏗鏘 經濟大省再譜高品質發展新篇章

  編者按 70年披荊斬棘,70年改天換地,中國共産黨帶領億萬中國人民矢志奮鬥,譜寫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壯麗史詩,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少有的奇跡,而發生在江蘇大地上的滄桑巨變,無疑是這部壯麗史詩中的一個重要樂章。“兩個率先”,是黨中央賦予江蘇的光榮使命;“為全國發展探路”,是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江蘇的一貫要求。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在國家大局中始終佔有重要地位、肩負重大使命,一直走在發展的前列。再過幾天,我們就將迎來新中國70週年華誕,新華日報從9月19日起推出《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為全國發展探路》系列報道,全面回顧70年來江蘇發展的輝煌成就,生動展現江蘇幹部群眾在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推動高品質發展走在前列的新探索新實踐,敬請關注。

  “為全國發展探路”,是黨中央對江蘇的一貫要求。作為經濟大省、開放大省、創新大省,江蘇有這份自信,更有使命擔當。從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到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再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江蘇在時代大潮中解放思想、改革創新、不負重托,奮力爭先。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以爬坡過坎、滴水穿石的闖勁和韌勁,全力建設創新型省份,打造自主可控先進製造業體系,推動經濟結構深度調整,在經濟高品質發展中書寫“江蘇答卷”、譜寫“江蘇篇章”。

  創新故事多,“第一動力”澎湃激越

  蘇州,既是蘇南鄉鎮工業的發源地,又是全國開放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截至2018年累計使用外資1280億美元,居全國第一。如今,蘇州又在創新驅動中積蓄更強動能,一大批優質創新資源加速集聚。

  “蘇州連續4年入圍《經濟學人》評選的大陸最宜居城市,全市入選國家級重大人才工程262人,其中創業類135人,位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蘇州市副市長陸春雲説,頂尖人才近悅遠來,創新載體接連落戶,為蘇州高品質發展注入強勁動能。2018年,蘇州發明專利申請量達5萬多件,居全國第五;有國家高新企業5416家,高新技術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比重比2012年提高6.4個百分點,達到47.7%。

  南京,既是大學城、科教城,又曾是重化工業比重很高的城市。找準創新驅動突破口,南京兩年來設立新型研發機構251家,2018年新增就業參保大學生34萬人,同比增長34%。

  “隨著創新經濟發展,南京新興産業快速成長,鋼鐵、石化産業佔比逐步下降,城市經濟在質的提升中打開新的穩定增長空間。”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楊學鵬説,2016年南京跨入“萬億俱樂部”城市行列後,在高基數平臺上連續9個季度GDP增長超過8%。2019年上半年,南京GDP增長8.1%,增速在東部地區超萬億城市中位列第一。

  從蘇州到南京,從江南到江北,江蘇大地演繹著一個個激蕩人心的“創新故事”。南京一方面力推科技成果轉化,一年凈增高新技術企業1282家,累計孵化科技企業2000多家,一方面佈局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未來網絡試驗設施等落戶。5G市場化應用剛開始佈局,未來網絡又研究引領6G技術發展。江蘇省産業技術研究院作為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驗田,累計轉移轉化技術成果3500多項,衍生孵化企業720家。蘇州的納米科技、生物醫藥,無錫的物聯網、積體電路,處於産業領跑者位置。天合光能在高效光伏組件領域連續十多次打破世界紀錄,光電轉換效率達23.5%。

  “江蘇,正成為我國創新活力最強、創新成果最多、創新氛圍最濃的省份之一。”江蘇省科技廳副巡視員景茂説,目前我國全球領跑的219項技術中,有33項在江蘇,佔全國的15.1%!建設創新型省份,江蘇省推出“創新40條”“人才26條”“知識産權強省18條”等一系列重大政策舉措。2018年,全社會研發投入佔比達2.64%,全省PCT專利申請量達5500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6.45件,全省規上企業新産品産值達到2.88萬億元,是2011年的2.09倍,年均增長11.1%!

  産業集群強,先進製造自主可控

  創新驅動,“撞”開了先進製造的大門。6月底,江蘇省首個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在蘇州通過論證。該中心採用“公司+聯盟”形式,聚焦功能纖維新材料、高端用纖維材料及紡織品和前沿纖維新材料,覆蓋行業50%以上國家級創新平臺,提供跨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工程驗證與産業化支撐。

  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是江蘇六個製造業創新中心試點建設單位之一。2019年上半年,江蘇省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7家,累計達2322家。以企業為主體,推進協同創新,江蘇省大中型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建有率達90%左右,建成160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特色産業基地。

  立足産業鏈,佈局創新鏈,有力推動著先進製造業集群發展。2018年,江蘇省在全國率先出臺《關於加快培育先進製造業集群的指導意見》,在江蘇具有比較優勢和未來競爭力的産業領域,建設13個先進製造業集群,打造“拆不散、搬不走、壓不垮”的新型“産業航母”。力爭到2025年,新型電力(新能源)裝備、工程機械、物聯網、高端紡織等4個集群綜合影響力達到世界一流水準。

  “産業集群化,是遵循産業發展規律、建設自主可控先進製造業體系的現實路徑。”江蘇省工信廳副巡視員周毅彪説,江蘇省製造業集聚度較高,積體電路、生物醫藥、計算機互聯網、新能源等産業在全國佔有較大份額,領先優勢突出,具備集群化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江蘇省工信廳細化了9大類77項核心工作、430項重點舉措,分解到13個設區市、22個省級部門,同時出臺了38個政策文件,圍繞13個集群27條産業鏈485個關鍵環節,編制産業鏈圖譜,推動産業鏈提升。

  圍繞産業集群佈局重大項目,江蘇省委、省政府于2018年10月創新建立了省領導掛鉤聯繫推進省重大項目建設制度。2019年1-7月,全省220個實施項目年度計劃投資5330億元,完成投資3340億元,完成率為62.6%,高於序時進度近5個百分點。在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動下,重大項目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經過一年多的培育,江蘇省13個重點産業集群的規模實力、地位作用、創新活力、引領效應大大增強,其中物聯網等多個集群通過工信部組織的專家組審核,成為全國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候選對象。2019年《財富》榜單中,江蘇省産業集群中入選中國500強的企業有22家,營業收入超百億的製造企業有71家。新增國家製造業單項冠軍示範企業36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00家。

  轉型升級快,轉換動能造福民生

  創新型經濟的發展、産業集群的打造,有力推動江蘇省經濟轉型發展,推動産業邁上中高端。2018年,全省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規上工業比重達到32%和43.8%。高新技術産品出口突破萬億元,全國超過1/5的高新技術産品出口來自於“江蘇製造”。

  與先進製造業“比翼雙飛”的,是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尤其是為生産服務又從生産中分化出來的高技術服務業、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科技服務業,以及技術含量高、業態領域新的服務行業,在江蘇省均呈兩位數增長,生産性服務佔服務業比重達八成以上。江蘇省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説,如今江蘇服務業不但吸納就業最多,就業人群收入也最高,月薪平均達7960元。

  隨著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斷擴大,江蘇省居民恩格爾系數已超過富裕標準,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渴望,推動需求結構加快優化。2018年,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5.8%,超越投資和出口,成為江蘇省經濟增長的第一拉動力。

  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不斷壯大。2015年,第三産業佔比首次超過第二産業,達到48.1%,産業結構實現“三二一”標誌性轉變。2018年,全省三次産業增加值比例調整為4.5:44.5:51。

  在創新引領、培育發展新動能方面積極“做加法”的同時,江蘇省在化解産能過剩、淘汰落後産能方面持續“做減法”。僅2018年,江蘇省就壓減鋼鐵産能80萬噸、水泥産能210萬噸、平板玻璃産能660萬重量箱,關閉高耗能高污染及“散亂污”規模以上企業3600多家,關停低端落後化工企業1200家以上。2019年,江蘇省又發佈《全省重點行業壓減過剩産能和退出低端低效産能企業名單》,制定實施《江蘇省化工産業安全環保整治提升方案》。

  一項項“硬舉措”,彰顯了江蘇省綠色發展去産能的“強決心”,推動著産業結構綠色轉型,實現了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為老百姓贏得越來越多的“藍天幸福”“青山美麗”。(新華日報 記者 顧巍鐘)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

右上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190918174517